![](https://img.haomeiwen.com/i16592970/4ff16301cff5fb6e.jpg)
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一项长期、繁琐、细致的工作,进行这项工作,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要有耐心,不厌其烦。例如:教孩子自己穿鞋、系扣子,家长要先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耐心观察,还要及时地鼓励,耐心地帮助。这比家长亲自替孩子穿鞋、系扣子自然要麻烦些,又费时间,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就是一件件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
(2)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在培养孩子独立吃喝的方面,1岁时教孩子用小勺吃饭,到1岁半左右,就要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自己独立吃饭,还要教他用双手拿着茶杯喝水,饭后用餐巾擦嘴。到两岁半,孩子就能顺利地、干净利落的吃完一顿饭 。
(3)可以通过游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例如,教三四岁的孩子自己洗脸,可以有采用游戏的口吻:“今天妈妈和小明比赛,看看谁脸洗得又快又干净。”然后,给孩子一块毛巾,边示范,边讲解洗脸、洗手的顺序,孩子会很有兴趣的学习洗脸的动作。
(4)要做到要求一致持之以恒,不能幼儿园要求小朋友做的一些事情,回家后家长替孩子做,或者父母要孩子做的,奶奶来包办,这都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只有老师、家长协调一-致,共同要求,反复强化,形成巩固的条件联系,才能使孩子早日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
(5)要对孩子晓之以理。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为了使家庭生活得更美好,使孩子生活得舒适,爸爸、妈妈除了每天上班以外,回到家里还要做很多事情——买菜、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等,父母是很辛苦的,孩子也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劳动,如扫地、擦桌子、洗碗以及自我服务劳动,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集体中的一个成员,他应该为家庭做一些事情。这样就能逐步形成劳动的习惯。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92970/de327c5748641973.jpg)
(6)引导孩子分辨是非。孩子看电视或电影的时候,总是爱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说明孩子想要分辨是非。但是,幼小儿童自己还没有判断好和坏、对和错、是和非的能力,他们只是模仿大人的评价。所以家长要从小引导孩子明辨是非。
①从游戏中引导。让孩子愿意扮演正面人物,喜欢做解放军,模仿他们的良好行为。
②从生活小事入手。孩子在路边拾到小手绢,要启发他物归原主,讲明占有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把东西还给别人,才是好孩子。
③从儿童文艺中启迪。小明两岁了,总是“打你,打你"不离口,批评吓唬都没用。爷爷就给他讲故事:“小花猫想找小鸭玩,不一会,小花猫就说,打你!打你!小鸭生气走开了。小花猫又找小白兔玩,不多会儿,他又说打你!打你!小白兔也逃走了。小花猫再找小鸡玩,...小明听到这就向爷爷说:”我以后不说打你,打你了。”这样的教育,日积月累就会使孩子树立起是非观念。
(7)分清孩子的独立性和任性行为。家长要学点儿童心理学知识,以便分清什么是孩子的合理要求,什么是孩子的任性,不可把二者混淆在一起。- -般情况下,二三岁的孩子,开始有了独立需要,比如要求自己吃饭,自己走路,什么都想看-看,摸一摸,试一试,不理睬大人的干预。尽管有时弄的乱七八糟,家长很讨厌,但这些是孩子心理发展中的独立需要,要求是合理的,应该得到满足。而任性是无理要求,决不能满足。
孩子的任性是大人溺爱和娇惯的苦果。有些家长面对孩子的要求,不论是否合理,一概有求必应。要知道,这种做法,眼前可以图个息事宁人,却使孩子以为:“我是中心,我说了算”。渐渐养成他的任性的不良品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