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医基础之望诊(5)

中医基础之望诊(5)

作者: 兰曦_ | 来源:发表于2021-08-18 21:56 被阅读0次

《难经·六十一难》谈到“望而知之谓之神”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在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必然会通过外在的表现反应出来;

一、全身望诊

1、望神

亢盛者:神志活动增强,会出现烦躁不安、胡思乱想、失眠多梦等现象;运动功能异常增强,也会出现多动、震颤、头摇、狂走、睡梦中磨牙、颈脉怒张等现象;

低弱者:神志活动减弱,会初心神志昏迷、语无伦次、嗜睡、健忘等现象;运动功能减弱,出现反应迟钝、瞳神呆滞、表情淡漠、猝然跌倒、不能久立、声音低弱、困乏无力等现象;

“假神”:古人将其比作“残灯复明”“回光返照”,久病、重病之人,突然出现反常,精神转佳,目光转亮,面颊发红,喋喋不休,食物增加等。

2、望色

(1)主色:每个地域的人,肤色不同,但是每个人都有终身不改变的基本肤色,成为主色;

(2)客色:相对于主色而言,受到环境、气候、生活条件的影响,随时产生变化的颜色;

共同特征:明亮润泽、隐然含蓄。

(3)清代的汪宏在《望诊遵经》中谈到:大凡望诊,先分部位,后观气色,欲识五色之精微,当知十法之纲领。十法者,浮沉浊清微甚散搏泽夭是也。

浮——色显露与皮肤之间,在表;初浮后沉,病由表入里,病情加重;

沉——色隐约显于皮肤之内,在里;初沉后浮,病由里出表,病情好转;

清——色清明,病情属阳易治疗;清转浊,阳病转阴,说明病情加重;

浊——色暗浊,病情属阴难治疗;浊转清,阴病转阳,病情好转;

微——颜色浅淡,正气比较虚;

甚——颜色深浓,邪气盛;

散——色散开,病快好了;

搏——壅滞,色团聚,患病很久或者病情比较严重;

泽——气色润泽,气血没有受到损伤;

夭——气色枯槁,气血受损;

(4)面部的脏腑分部,有两种

1、《皇帝内经》的《灵枢·五色》篇

额——庭(面首),眉间——阙,鼻——明堂,颊侧——藩,耳门——蔽

阙上对应咽喉,阙中对应肺,阙下也叫下级或者山根,对应心;山根下面对应的是肝,山根左右对应的是胆,下面鼻尖的部位,对应的是脾,鼻尖两边的鼻部,对应的是胃;鼻子两边,就是脸部的中央,颧下部位,对应大肠,颧下部位的两边,对应肾;鼻梁两侧胆区外下方,对应的是小肠;鼻唇沟两侧,鼻孔的下方,对应的是膀胱;

2、《素问·刺热篇》

左颊——肝,右颊——肺,额头——心,颏(下巴)——肾,鼻子——脾

相关文章

  • 中医基础之望诊(5)

    《难经·六十一难》谈到“望而知之谓之神”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在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必然会通过外在的表...

  • 中医基础之望诊(8)

    望四肢 心主四肢血脉,肺主四肢皮毛,脾主四肢肌肉,肝主四肢之筋,肾主四肢之骨,所以,五脏均与四肢有关,而脾与四肢的...

  • 中医基础之望诊(10)

    小儿指纹 一、正常指纹 在食指掌侧前缘,隐隐显露于掌指横纹附近,纹色浅红,呈单支且粗细适中。 二、病理小儿指纹 对...

  • 中医基础之望诊(6)

    1、望头面 头——发是否干枯,脱发,斑秃,形状如何? 面——有无形体异常增大,如肿胀或者缩小?有无口角歪斜、苦笑脸...

  • 中医基础之望诊(7)

    望腰背部 背为胸中之府,也是心肺之所居,与肝胆相关; 腰为身体运动的枢纽,为肾之府; 看腰背部时,需要观察形状的异...

  • 中医基础之望诊(9)

    正常人皮肤荣润有光泽,是精气旺盛,津液充沛的征象。 1、色泽异常 (1)皮肤发赤:鲜红成片,边缘清晰,灼热肿胀者,...

  • 中医基础之望诊(10)

    望目 古人将目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 如《灵枢.大惑论》日:“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睛,血之精为络,...

  • 2019-08-20

    今天复盘第二章【中医诊断基础】的内容,当复习到望诊时又忍不住想起课中老师教我们看人的小细节(偷笑)。望诊首...

  • 中医望诊之察色十法

    中医望诊之察色十法 望诊为四诊之首,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脏有病,必反映到体表。《灵枢》经云:“视其外应,以知其...

  • 4种舌头现象是疾病信号,最后一种最危险

    “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环节,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苔为胃气之根”,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基础之望诊(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fn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