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医基础之望诊(8)

中医基础之望诊(8)

作者: 兰曦_ | 来源:发表于2021-08-22 19:13 被阅读0次

望四肢

心主四肢血脉,肺主四肢皮毛,脾主四肢肌肉,肝主四肢之筋,肾主四肢之骨,所以,五脏均与四肢有关,而脾与四肢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

看四肢时,需要观察是否有形体异常增大的肿大,形状异常的畸形、拘急,是否有四肢不用的情况出现;

1、外形

(1)四肢萎缩:指四肢或者某一肢体肌肉消瘦、萎缩、松软无力,多因气血亏虚或经络闭阻,肢体失养;

(2)肢体肿胀:指四肢或某一肢体肿胀,若四肢肿胀,兼有红肿疼痛的,多为淤血或热壅血瘀;若是足趾肿胀,或兼全身浮肿,多见于水肿;下肢肿胀,皮肤粗糙如象皮者,多见于丝虫病;

(3)膝部肿大: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见于热痹,为风湿郁久化热;若膝部肿大而股胫消瘦,形如鹤膝,多是寒湿久留、气血亏虚;膝部紫暗肿胀疼痛,因为外伤导致的,为膝骨或者关节受损;

(4)小腿青筋:形似蚯蚓,多因寒湿侵入,经脉血瘀导致;

(5)下肢畸形:直立时,两脚踝并拢而膝盖分离,称为膝内翻(O型腿);两膝并拢而两脚踝分离,称为膝外翻(X型腿);皆属于先天肾气不足,后者后天营养不良导致发育不良;

2、动态

(1)肢体痿废:肢体肌肉萎缩,常因精津亏虚或者湿热侵入;若是一侧上下肢痿废,称为半身不遂,见于中风病人,多是风痰阻闭经络;若是双下肢痿废,见于截瘫病人,多是腰椎外伤、淤血阻塞;

(2)四肢抽搐:舒缩交替,动作有力;多因肝风内动,筋脉拘急;

(3)手足拘急:手部表现为腕部弯曲,手指强直,拇指内收贴近掌心与小指相对;足部表现为踝关节后弯,足趾挺直而倾向足心,多是寒邪凝滞或者气血亏虚;

(4)手足颤动:血虚,筋脉失养,或者饮酒过度导致;也是动风之兆;

3、望手腕

(1)手掌厚薄:手掌厚实者,是脏气充实之象;手掌瘦薄者,是脏气不足之征;

(2)掌腕润燥:肌肤润泽,是津液充足;肌肤干涩,是津液不足;手掌水疱、脱屑、粗糙、变厚、干燥等,自觉痒痛,称为鹅掌风,主因风湿或者血虚;

(3)鱼际:丰满者,是胃有生气;瘦削者,是胃无生气;色青,是胃寒;色赤,是胃热。

相关文章

  • 中医基础之望诊(8)

    望四肢 心主四肢血脉,肺主四肢皮毛,脾主四肢肌肉,肝主四肢之筋,肾主四肢之骨,所以,五脏均与四肢有关,而脾与四肢的...

  • 中医基础之望诊(10)

    小儿指纹 一、正常指纹 在食指掌侧前缘,隐隐显露于掌指横纹附近,纹色浅红,呈单支且粗细适中。 二、病理小儿指纹 对...

  • 中医基础之望诊(6)

    1、望头面 头——发是否干枯,脱发,斑秃,形状如何? 面——有无形体异常增大,如肿胀或者缩小?有无口角歪斜、苦笑脸...

  • 中医基础之望诊(5)

    《难经·六十一难》谈到“望而知之谓之神”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在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必然会通过外在的表...

  • 中医基础之望诊(7)

    望腰背部 背为胸中之府,也是心肺之所居,与肝胆相关; 腰为身体运动的枢纽,为肾之府; 看腰背部时,需要观察形状的异...

  • 中医基础之望诊(9)

    正常人皮肤荣润有光泽,是精气旺盛,津液充沛的征象。 1、色泽异常 (1)皮肤发赤:鲜红成片,边缘清晰,灼热肿胀者,...

  • 中医基础之望诊(10)

    望目 古人将目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 如《灵枢.大惑论》日:“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睛,血之精为络,...

  • 2019-08-20

    今天复盘第二章【中医诊断基础】的内容,当复习到望诊时又忍不住想起课中老师教我们看人的小细节(偷笑)。望诊首...

  • 中医望诊之察色十法

    中医望诊之察色十法 望诊为四诊之首,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脏有病,必反映到体表。《灵枢》经云:“视其外应,以知其...

  • 4种舌头现象是疾病信号,最后一种最危险

    “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环节,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苔为胃气之根”,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基础之望诊(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xq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