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看了《典籍里的中国》的感受。
在解读《天工开物》这部典籍之时,节目组着重点出了这本书原序当中的一句话:“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一件逆流而上的事情。当时的大明王朝,需要考取功名才有更好的出仕机会。而宋应星的赶考之路,却不同于其他考生,他虽然考了六年,但是在这六年间对社会生产生活状况的深入了解,变成他写作《天工开物》的蓝本。很显然,他对于考取功名利禄并不特别在意,他在意的是,人民的生存根本,即本书的重要理念,即是“贵五谷而轻金玉”。
他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就像一颗万年松一样矗立在科技之巅。
这让我想起了《艺术哲学》里面对于艺术家与艺术品产生的一段论述,他的意思是一个艺术家或艺术品的产生与环境的作用息息相关,不止是艺术作品,任何的创新创作都是一样的。
那宋应星在那个时代,他只能是一棵松,才能做出那样的成就。
他有一颗纯粹的心,这点非常触动我。
我在简书日更,其实也是非常纯粹的,我想在这里写我的小说,而我的小说,同样,不是为博取读者的欢心而写,我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写。
我知道,我要书写的是这个时代缺乏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