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压低声音,贵人风范
梁文道在《常识》一书中发问:“是什么让香港人在十年后让自己在餐桌前说话的音量降了下来?”
其原因无疑是源于香港人变得越来越富有,越来越文明,人均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加之社会长期的对公民进行教育的综合结果。
所以,别小觑了声音对人的贵气的影响,俗话说得好“自古贵人声音低”。
因为重要的人物所谈论的内容,经常牵涉国家的机密,名人的隐私,因此压低声音自然是绝对必要的。
除此之外,贵人往往是些敏感聪明之人,相互交流,不费劲,更用不着大力气嚷。
二、音量高≠实力强
我曾参加过一次中国赴韩国的商业之旅,每到就餐时,队里一些男士就大声喧哗、碰杯和猜拳,肆无忌惮地大笑,引得当地就餐者侧目而视,然后投之以不屑的眼光。
我问同事:“为什么你一到国外就大呼小叫的?我从来不认为你是这样的人啊?”
他说:“我想让他们注意到我们中国人的自信,牛气和富有。”
我说:“你错了,在这里大声说话不等于牛气,只是在显示我们没有修养。”
在今时今日,渴望成为众人聚焦的“牛气”,早已不符合现代文明的审美意识。在公共场合下,刻意引起别人注意,是一种比较过时的魅力美学意识。
相反,在淑女和绅士文化中,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目的就是不给别人带来麻烦和不便。
在任何一个有人群的地方,每个人都应有这样一种自觉,仿佛自己在参加一场无人指挥的团体操,不要当破坏整体和谐的那个特例人物。
三、声音与社会属性
而在现代的都市环境,到处都人满为患,人们最重要的是尊重他人,不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公众场合尽量不打扰到别人。
保罗福赛尔在《格调》一书中说,“蓝先生夫妇常冲着对方大喊大叫,声音穿过所有的房间,而白先生一家总是控制着自己的音量,有时声音小到互相听不见。”
这里的蓝先生和白先生喻指蓝领和白领,他用音量来剖析阶层的差异性。
一位清华大学的教授也如是告诉我,他住在清华教授的宿舍里时,几年听不到人和人之间高声说话或夫妻吵架的声音,而搬进了民房公寓后的他震惊地发现,每天都能听到有人家在大声说话和歇斯底里般的争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