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以《论对话》第二部分为例,如何做到“知性阅读”

以《论对话》第二部分为例,如何做到“知性阅读”

作者: 好山家门前 | 来源:发表于2020-07-24 11:39 被阅读0次

2020年7月24日 周五 晴

第一步:细读文本,对所读内容做一简单梳理

问题提出—思维假定—个体思维—对话—意会—集体思维—问题解决,这是对话与思维发生的步骤。

本质上,思维与对话的发生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杜威的思维五步法:“遭遇困难情景,定位问题性质,联想解决方案,推理论证,得出结论”有相同的过程。

之所以发生对话,前提是发生了冲突;每个人背后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因此,个人的思维就带有自己的影子,也就是思维假定,思维还有分裂性的特性,试图窥一斑而知全豹,有自身的缺陷,此时的思维就是思维假定,也是个体思维;冲突的解决依赖于大家坐下来,求同存异,抛弃个人思维,建立集体思维,个体思维是一束光,集体思维就是聚合光束;思维的改变需要在一群人中开展对话,并坚持一段时间,让大家熟识,让思维朝向同一的方向运动,改变各自的隐含的背景知识与观念,从而形成意会;意会是思维的过程,可以被分享,可以用肢体,言语,外部交流等方式分享,也可以进行对话分享,从而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或者搁置争议,求同存异,看见对话中的彼此。

第二步:提取核心概念,这一部分所涉及的核心概念有哪些?列出并进行解释

几个概念区分:思维,思维假定,思维的分裂性,对话。

思维是通过对事物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来进行的,是一种推理式、判断式间接反映事物本质的认识活动,它凭借记忆,想象以及处理抽象事物,从而理解其意义的过程。思维是过程,不是结果。

思维假定是结果,源于人们旧有的观念,与个人经历有关,通俗意义上的思维即思维假定。思维假定处于潜意识中,会导致一些结果,但思维本身并不自知,因此,若遭遇他人反驳,思维会自我辩护,这也即是典型的个体思维。之所以出现个体思维,或者叫个人的思维假定,也与个体的文化背景有关。

思维的分裂性指我们思维关注某个事物,就会放大它,将其从整体世界分裂出来,单独考虑,施加影响,一旦形成思维(看法,观点,结论),我们很容易和自己结合在一起,思维就不再是思维本身,而是“我”的一部分,反对“我的观点”,就等于反对“我”,必然会产生争执与辩护。犹如盲人摸象,认为象腿就是大象的样子,需要辩护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每个人都掌握了一定的事实而坚持,这时关键不是结论,而是“辩护”本身。思维的分裂性会导致国家、宗教、家庭等的分裂,也是人与人之间谈不拢的最本质原因。一旦意识到思维分裂和思维假定,就要积极暂停,悬置,然后开启对话。

对话可以让潜意识意识化,将思维与“自我”分离,倾听他人,特别是异向思维,然后进行综合,优化,形成新的思维;对话还可以将思维假定外显化,意识化,让“我”尽量看到对话中的彼此,问题的解决与观念的一致依托于思维的改变,依托于思维假定的改变。放下对错更好,一旦评判,思维假定就开始运转,就会坚持己见。

第三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琢磨

最典型的情形应该是教研当中发生“假对话”。

“现实教研生活中,真正的对话很难产生。每个人都是坚持己见,只有通过对话让对方意识他的思维假定,就能产生改变。”

假对话的原因有二:首先是缺乏对研究话题的共同学习,每个人谈话的起点在个人不同的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中,各说各话,形成个人的思维假定,不能达成意会,也就行不成集体思维;原因二是长期教研活动中形成的说好话,不说实话,虚伪,客套,表面的一团和气,实则互不服气,不能摆脱各自的思维假定,更不能悬置不同观念,求同存异。

假对话的存在有教研个体个人因素,也有集体教研没有共同目标有关。解决办法是在教研之前要先对教研内容有个体的学习,理解文本要义,然后在共同体的引导下,在争论与开诚布公中改变自我的思维方式,改变自我的思维观念,形成意会;也要求个体成员之间要真诚,尽量的看到对话中的彼此,从而构建良好地沟通方式,先把这个观点放进来不去评判对于错。 悬置思维假定,先倾听,完善自我思维方式,形成新观念。

第四步,大家通过生活经验对概念做了进一步的理解 。

日常教学中,看到智商正常但是成绩差的学生,总会认为是他们的态度有问题,就是一个思维假定(没有去分析这个学生能力、成长经历、身体等因素)。如果能够从多方面思考,将减少假定,有助于解决问题。

我们的行为就是在瞬间这样产生的,很难觉察,我们学习对话就是为了去觉察自我,觉察对话发生的整个过程

第五步,大家进行大胆质疑,提出相反观点,并进行论证。

实际上这样是能解决问题的,尤其是在人多有不同意见的的时候,悬置思维假定,多因素考虑问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对于经典文本,以我们的能力提出质疑尚比较困难,但是能不能提出质疑是一回事,有没有去质疑是另一回事,我们能力尚浅,但要保持省察,对任何文本都要保持足够的审视。

我们的思维不可见不可觉察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我们经常在胡思乱想时想要控制自己,有时甚至对自己发出命令:停下了不要想了,可是我们发现很难。所以自我觉察看似如此简单的话,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是需要我们克制身体本能,做到反本能才能做到的,是需要长期“事上磨”的。学会悬置思维假定,积极暂停,我们才可能真正地开始对话。

现在回头来看,原来知性阅读如此烦琐,其实是我们分解了其中的思维过程,如果我们刻意练习,一定可以将‘知性阅读“成为我们的思维和阅读通用方式。

郝院长的曾提醒:学习《阅读地图》究竟学到了什么?应该学的是什么?学了和不学得差别是什么?

学到了知性阅读方法了吗?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了吗?

郝老师提出的思考🤔我们必须省察,究竟我们通过共读收获了什么?

相关文章

  • 以《论对话》第二部分为例,如何做到“知性阅读”

    2020年7月24日 周五 晴 第一步:细读文本,对所读内容做一简单梳理 问题提出—思维假定—个体思维—对话—意会...

  • 如何让对话与思维发生

    2020年7月23日 周三 晴 今天要研讨伯姆的《论对话》部分,提前下载预习,运用昨天所学的“知性阅读”,勾画,批...

  • 读书笔记-如何阅读一本书

    分类: 学习;方法论 概述: 这是一本教人如何阅读的书,作者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

  • “知性阅读”初体验

    昨天在王老师的带领下第一次了解到“知性阅读”这个词语,知性阅读重在研读、与书籍反复对话,并将书中思想作用于实...

  • 怎样做一个“知性女人”

    时下,“知性女人”正以独具文化底蕴的姿态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做到“知性”呢?以下是几点浅见。 谈吐知性...

  • 2019-12-08构建理想读书会 ——《静悄悄的革命》第七次

    第七次作业要求: 认真阅读《论对话》,运用对话理论,写一篇文章《构建理想的读书会》。 分为三部分: 一、什么是理想...

  • 每天读本书Day3-《人性论》

    内容介绍 人性论分为三卷,分别讨论知性、情感和道德。人性论内容很多,以下介绍几个重要论述: 1、知识源于观念,观念...

  • 思维导图与绘本阅读

    绘本阅读教学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主题讨论、课前准备、绘本教学和绘本延展。 今天以《安的种子》为例,介绍了如何进...

  • FlowUs 和 Notion 软件中建立你的阅读管理系统二

    如何建立你的阅读管理系统(二)?以 FlowUs 和 Notion 等笔记软件为例 在《FlowUs 生态:如何建...

  • 知性阅读

    阅读分为感性阅读和知性阅读,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进行感性阅读,那么什么是感性阅读呢?什么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论对话》第二部分为例,如何做到“知性阅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lj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