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任正非曾指出:基层要有饥饿感,是因为生存需要,重当前利益。中层要有危机感,是因为竞争需要,做持续利益。高层要有使命感,是因为发展需要,创长远利益,虽然利益是企业与员工核心驱动,但决定不能成为唯一动力。
薪酬绩效6大反思
1.企业效益下降,员工的绩效评分为什么在高位或得高分?
2.员工不断加薪,为了留人还是为了激励人?
3.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收入都差不多,如何支付员工薪酬才是合理的?
4.员工具体表现、贡献与其薪酬是什么关系?
5.如何令员工具有成本意识,主动关注企业成本与浪费?
6.如何打造既有安全感、更能激励人的薪酬模式?
还在用传统的薪酬模式?
传统薪酬结构设计: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加班工资+技术工资+绩效工资+提成(分红)奖励…
这种设计最大的缺点是:
1) 弹性小:固定的部分比重大,例如非业务岗位的固定部分可达80%以上。
2) 无法衡量:员工收入与其价值不能相对有效地衡量出来。
3) 薪酬与员工价值失衡:价值应等于价格,员工付出、创造的结果与其收入没有直接对等关系。
工作量 = 产值 + 价值
薪酬的弹性越大,员工的创造力就越强!
小故事
黄总是一家销售型公司的老板,手底下8成的员工是业务人员,为了更好的达到目标,有更高的回报,黄总规定在公司每半年加一次薪的基层上,只要当月业绩超出目标的5~10%就按比例给员工加工资,刚开始员工们还动力满满,但是渐渐时间长了动力也就慢慢减弱了,目前公司的业绩也没有达到黄总的预期,黄总现在也陷入是否还要员工加薪的困境中。
思考:业务员不要随便加底薪或提成?
1、加底薪,增加的是固定成本,直接带走利润,而且如果底薪部分占比越大,还会降低员工的创造力。
2、加提成点数,虽然比加底薪要好一些,但在同等业绩的情况下,公司的成本费用率会上升,相对而言利润率下降,而且增加点数的激励性有时效性,一般在增加的头一两个月有点效果,之后又会回归过去和常态。况且加少了员工没感觉,加多了企业吃不消。
业务员加薪的两大模式:
1、KSF增值加薪:
在销售业绩之外,根据业务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公司的工作需求,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例如:
1)回款率指标
2)高毛利产品销售指标
3)新客户开发销售(数量或金额)指标
4)新市场开发销售指标
5)客户服务满意度指标
6)客户投诉率或数量指标
7)客户开发或服务成本指标
8)客户有效服务数量指标
9)协助开发产品指标
操作:以过去的实现值作为基点,超过这个基点(也可以建共识标准)就可以给予奖励加薪!
销售岗位ksf案例设计:
2、PPV量化加薪:
让业务员做到一专多能、成为复合型人才,同时做更多的事情,获得更多的收入,例如:
1)跟单员,跟踪生产流程,完成交货。跟单产值工资;
2)调查员,调研市场,提供完整的市场信息。市场调查产值工资;
3)统计员,除了自己的业绩,协助统计和分析。统计产值工资;
4)客服员,打回访电话,收集客户反馈。客服产值工资;
5)分析员,收集外部与内部产品信息,并提供数据分析资料。分析产值工资;
6)根据企业岗位配置及个人能力,还可以担任行政、后勤、网络、美工等工作,并获得各种产值收入。
小结:
销售员是每家企业里面冲锋上阵的关键岗位。所以一套有效的激励管理办法可以使销售员更加充满斗志激情,让公司业绩翻番。
但是很多企业在设计销售岗位薪酬激励的时候,通常都是按照底薪+提成的方式来进行工资发放。从激励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模式显得比较的单一,激励不够丰富多样。激励单一的结果,最终也会体现在销售的业绩上面来。
所以说,一个企业的薪酬绩效模式是否具备丰富的激励性。多样性,对于企业的发展、员工的积极性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因素在里面。
薪酬设计的主要导向是什么?
1、激励多化:
按周期、按三线目标(保健线、激励线、挑战线)、按个人与团队、按职责内外等组合设计。
2、层次差异化:
按不同层次、年龄员工的需求差异进行设计。
3、双向扩展化:
由单向激励发展到双向驱动,增加驱动力。
4、未来价值化:
除当下价值激励外,开始注重潜力与未来价值,如股权、愿景等。
另外,薪酬设计还要综合考虑五大要素:
1、挖掘员工深层次的需求;
2、必须懂得激励理论;
3、选择最佳的薪酬模式;
4、设计合理的薪酬流程;
5、设置薪酬体系的保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