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目前中小企业常用的薪酬方案有“固定工资”,“底薪+提成”,还有最具激励性的“KSF薪酬绩效模式”。老师今天来解析一下三种模式。看看员工工资到底该怎么发!
二线员工的薪酬设计,一向中小企业的难题,因为其工作繁琐,不产生经营价值,且难以量化和评估。
大多数企业会考虑采用固定薪酬或者固定薪酬+KPI绩效工资,但员工普遍反感KPI,落地效果并不好。到底二线岗位应该如何设计薪酬?
A公司新来了一个招聘专员,主要负责公司员工招聘、培训工作。她之前的工作是固定5000,在面谈的时候,她期望拿6000左右工资。
说实在,老板依她的资历和能力,我觉得可以给她6000,没问题。
但是,这样优秀的人才,如果只干招聘培训,有点浪费,她可以胜任更多东西。但按照传统的薪酬思维,
我向来不太喜欢固定薪酬,因为固定薪酬模式下,员工做好做坏一个样,没激励性,也最容易养懒人闲人。
一般来说,员工在试用期的3个月左右,工作因为这段时间是考核期,她需要通过努力工作让老板满意和认可。
可是,一旦转正后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活力就会逐渐下降,可能会出现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如果她拿着6000元,却没有做出结果,招不到人,她的6000工资就会变成公司的固定成本,这样对她对公司都没意思。
我不喜欢在员工背后踢着他前进,我希望员工自发工作,为自己而干!
一、固定工资
我以前一个学员高总给我讲,他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很幸运被一家大型民营公司招为业务员。他很满意这份工作,因为工资比较高,还是固定的。刚上班的头两年,他虽然兢兢业业,但销售成绩只属一般。可是随着他对业务和他与客户们的关系越来越熟悉,他的销售额也渐渐上升了。到了第三年年末他已列入全公司百余业务员中前10名了。下一年他很有信心估计自己当属业务员中的冠军了。不过公司的政策,是不公布每人的销售额,也不鼓励互相比较,所以他还不能说很有把握说自己一定会坐上第一把交椅。去年,他干得特别出色。尽管定额比前年提高了25%,到了九月初他就完成了这个销售额。根据他的观察,同事中间还没有人完成定额
十月中旬,销售经理召他去汇报工作。听完他汇报后,对他格外客气,祝贺他已取得的成绩。在他要走时,经理对他说:“咱公司要再有几个像你一样的明星就好了。他心中思忖,这不就意味着承认他在业务员队伍中出类拔萃,独占鳌头么。今年,公司又把他的定额提高了25%,尽管一开始不如去年顺利,他仍是一马当先,比预计干得要好。他根据经验估计,十月中旬前他准能完成自己的定额。可是他觉得自己的心情并不舒畅。最令他烦恼的事,也许莫过于公司不告诉大家干得好坏,没个反应。
他后来了解到当地还有两家化妆品制造企业,都搞销售竞赛和有奖活动。而且人家还有内部发行的公司信息小报,让人人知道每人销售情况,还重奖每季和年度最佳业务员。想到自己公司这套做法,他就特别恼火。其实一开头他并不关心排名第几的问题,如今却重视起来了。不仅如此,他开始觉得公司对业务员实行固定工资制是不公平的,民营企业怎么也搞大锅饭?应该按劳付酬。过了一个星期,他主动去找了销售经理,谈了他的想法,建议改行考核工资制,至少按绩效给工资。
没想到,销售经理说这是公司已经定好的政策,而拒绝了他的建议。第二天,令公司领导吃惊的是,他辞职而去,到另一家公司了。
二、“底薪+提成”
从库存220万功能手机的危险边缘,到成为国内手机出货量冠军,OPPO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OPPO经年累月囤积的渠道和品牌优势,更要看到其在产品上的努力。随着时代进步,OPPO一直在努力找到用户痛点,并推出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
恍惚之间,OPPO这个品牌就闯入了智能手机用户的视野。他的光芒如此耀眼,想躲都躲不掉。
oppo有一名业务员,在企业干了二年多,底薪2500+销售业绩提成。今年市场不好,业绩下降提成少了很多,萌生转行之意,多次向老板表达或暗示。而老板压力也很大,如果老业务员都走了,不仅会影响军心,更会让已经在下滑的销售业绩进一步降低,这将危及公司的生存。迫于压力,老板纠结应该如何跟员工增加收入,那么选择加底薪、还是加提成呢?
一个人在公司连续工作了20年,典型的老员工。他每天都按部就班的做着同样的工作,就像“复制”和“粘贴”一样,当然每个月也领着同样的薪水。有一天,愤愤不平的人决定要求老板给他加薪及晋升。他对老板说:“我已经有了20年的工作经验。”
老板叹气说:“你不是有20年的经验,而是一种经验用了20年。”
同样 一个人有能力并不代表有价值,他的能力在工作中展现出来,并且取得一定的效果才是有价值。努力工作的背后是价值导向,不求结果,埋头苦干、蛮干,耗费了时间浪费了资源,却没有好的结果,企业关门了,打工者可以溜之大吉,留下老板抱头痛哭,这样的人及工作都是没有价值可言的。
想要留住人才,让员工有持续的加薪空间,但又不增加成本,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固定薪酬向宽带薪酬转变。
PPV设计原理:
1、多劳多得:
让员工为自己干,做得越多越好,收入就应该相对越高;
2、一专多能:
在拥有一技之长的基础上,在有主职角色的基础上,让员工可以同时承担更多的工作角色,发挥更大的价值;
3、复合价值:
根据工作流程与工作量,以高效为目标,合并部门、岗位的职责功能,3个人干4个人甚至5个人的活,通过优化人效,给员工更多提高能力、增加收入的机会。
很多企业老板觉得,自己的员工经常偷懒,出工不出力,上班玩手机,但实际上,老板需要反思的是,你是否给员工努力的理由?员工多做,又不能多拿?为什么要那么拼?更多员工持续激励、绩效管理资讯:+zwwjx168
打破二线思维盲区的关键是薪酬模式
1、没有好的机制,就会埋没人才。没有选对人才,再好的机制也难以发挥最大的价值!
2、人才是舟,机制是水;人才是鱼,机制是海。
3、选人不一定要用最优秀的,而是适合的,关键是适合企业当前的环境和机制。
4、在机制面前,人人平等;在团队面前,机制要灵动平衡。
5、没有完美的人或机制,把人与机制组织合起来,就能创造趋近完美的人与团队。
没有利益的趋同,就没有思维的统一!!别因为工资设计的不合理,而丧失员工心甘情愿为你拼命的机会,这是最不划算的投入成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