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闻道的过程就是发现自以为是的过程。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
曾外求名师指点,花了不少时间精力银子,听了不少速记催眠营销管理及身心灵的课程,所得寥寥。如今归结原因就是自己准备不足,完全寄希望于外在力量改变自己,一味外求,没有花时间好好理理思绪,勤学苦练。道理是知道了,然而只是口头上的,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反而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这一阶段仅仅开拓了自己的眼界,无意中培养了静坐的习惯。
人往往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外求不得,就开始了内求之旅。外在世界没办法满意,慢慢躲进了自我的世界,先是在互联网上实践自己对世界的理解,玩了一些网赚项目,社区sns,虚拟游戏,工作之余更多的躲在自我的世界里自得其乐。
真正的内求之旅来自于一个月的sahaja瑜伽实践。当时由于健康原因辞职,时间比较宽裕,出于对健康的重视开始练习sahaja瑜伽,简单的盐水浴足和静坐冥想对我来说是一种方便易行的选择。然而就是这简简单单的练习让我真真正正踏上了内在之旅,向外求的心思慢慢转向内在。
老子爷爷说过“将欲夺之,必先予之。”短暂的体验了内在的灵静之后,一场新的考验开始了。老爸迫不及待的接了一个旅馆将我画地为牢,如同孙悟空般的被牢牢压在了旅馆这座五行山下,随着一件又一件不顺心意的事情不断打破内在的平静。武汉的sahaja瑜伽中心距离也有点远,那时也没地铁,一趟基本要2小时左右,老爸以前批发的生意也没丢掉,因此只能偶尔去让自己放松一下心灵,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脾气。直到后来中心搬到了武昌,以前批发生意渐渐转手,我可以更方便过去,几次感觉带着一肚子怒气过去课程结束回来怒火没了整个人轻松好多。旅馆空闲时间多,一些无法释放的无名怒火慢慢付诸笔端,也得到一些缓解和释放。心中有多少怨,就有多少苦; 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可能没有痛彻心扉的经历一些伤害没法真正懂得这些文字背后的含义。
慢慢,枯燥的画地为牢的生活丰富起来,早上会去蛇山上打太极,在大自然中静坐冥想,晚上会读《道德经》,《羊皮卷》等等。有次发现蛇山也被叫做灵山,突然感慨“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最近几年发现微信朋友圈也是一个不错与外界交流的方式,一直比较喜欢分享好文字,一开始不分好坏每天乱转六七篇文章,慢慢意识到好文章是给自己看的,不是转发出去就完事了,每天只转一两篇,实在发现很多好的文章先收藏着或者到第二天再看一遍还觉得不错才转。通过这种方式,好文章的多次阅读,提升了自己的鉴赏水平,多了一些思考角度观察自己,有意无意把自己一些身心灵上的困惑一点一滴的解决了。近来突然有一天,发现内在有了真正的内在喜悦。
经过多年内在的沉淀,一次次的改变来自于内外撞击的深入自省。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自我的世界里没有别人,有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的自已。拼命想抓住些什么,拥有些什么,到头来发现过分的执着只是适得其反。向内之旅是一次又一次的放下,松动的过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多了一份内在的淡定与从容。
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世间大道千千万,何苦一直纠结在自我的牛角尖之中。云深不知处,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出了虚幻的自我和拥有,才有可能发现宇宙之中的康庄大道。把自己当成别人,方得无我,把别人当成自己,方得慈悲,把别人当成别人,方得智慧,把自己当成自己,方得自在。
道在何方?就在脚下。自己的道路需要听从内心的声音,坚持不懈不断向前,契合世间的大道,共谱和谐乐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