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处于忙碌却一无所获状态时,你不能对时间作出有效管理,或者为了无关紧要的小事而耽误了大事的时候。长此以往,做事会失去主动权,被人和事牵着走。这时候,尝试对自己的生活实行“精要主义”。换句话说,就是学会识别和放弃那些没意义的大多数事情,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少数的、重要的事情中,重点去把它做好。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为什么我们会陷入琐碎的漩涡?
听说过这么一句话:“生活的琐碎,就像没有头绪的乱码,解不开,逃不过。”日常生活中,许多繁杂零碎的事交织在一起,毫无规律,难以区分,不仅耗用我们大部分时光,还让人心生厌烦。这种情况,多数是以下三方面导致的:
一方面,事情太多,让人容易掉入琐碎的陷阱。我们每天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大小事务,这些事很多都不重要,协调不好就会出现混乱的状态和低效的结果,还会引起情绪的波动。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经历,在办公室打开电脑刚准备开始工作,手机就响了,接了个客户的电话,沟通了大半个小时。好不容易进入到工作状态,同事过来找你讨论一些事。工作正投入时,领导过来安排做份报告。过了一会又被叫去开会。等会议结束,下班时间也快到了,自己的主要工作却没做完,焦虑又委屈。
正因为我们的时间被这些琐事分割了,有限的精力被耗尽,没有多余的意志力去处理重要的事情。从而难以驾驭工作和生活,在忙乱中迷失方向。
另一方面,没有目标的低效忙碌。对于每天机械式忙活,能力始终在原地踏步,增长的只有工作年限。这些被动和没目标的付出,让我们投入的时间和收获的价值不成正比。
我们大多数人的忙碌,就像一台运转的机器,只是一味地重复做相同的事。在做事之前,更应该先了解自己,选择科学的方法,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不然,你永远只是表面“看起来很勤奋”。
还有就是,事事追求完美。有的人做事,总是习惯性要求自己每件事都要做到极致。这样的人看似很靠谱,但实质上,一直被繁琐的事情消耗自己。
比如,做PPT时一味想版式和细节设计。当你把精力都花在“装点门面”这些小事上,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在意真正重要的事情了,甚至忽视了这次做PPT汇报的重点。。
我们只有找到生活的重心、抓住工作的重点,才能保证把有限的精力用在重要的事情上。
三个方法,让你脱离忙乱无序的状态
我们怎样才能在琐碎中解脱,直达重要的事情呢?不妨试试以下三个方法: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方法,给自己留出探索和思考的时间,选择真正重要的事情。即使生活再忙,我们也应该停下来将思绪捋一捋,让自己专注于眼前的重点,而非周围的一切。
举个例子,你可以每天找个不被打扰的时间段,早上或晚上,花半个小时,想清楚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并把它记录下来。这期间,你先放下手头上的事,安静地思考,梳理一下思绪。待思绪清晰后,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认为重要的事物上。
比如,下午会议要用到的工作方案,现在先专注把它完成。至于其他的日常资料整理,凌乱的桌面需要收拾,先缓一缓。
这看似可有可无的思考,能将令人分心和真正重要的事区分开来。当我们关注到重要事情,并将它安排合理,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能力、获得进步,避免陷入琐碎的无效忙碌。
再看看第二个方法,学着放弃无意义的事物。“二八定律”告诉我们,在一个特定的领域内,真正对解决问题起到关键作用的信息大概就是20%,剩余80%用处都不是很大。所以,我们做事要有所侧重,不需要对所有的事情面面俱到。
比如,那些没意义的饭局、跟自己的生活没有交集的微信群,也可以把它们都舍弃。
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盲目地坚持那些没意义的事,没有价值不说,还耗费我们大量时间和精力。这时候就应该主动放弃,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存起来,去链接真正值得的人,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都应学会“巧借东风”的智慧,让我们做事更高效。这也就是我们的第三个方法,善于借助外力。一直以来,我们做事都离不开外界的帮助,自身有限的力量再加上外力的辅助,能让我们摆脱许多不必要的牵绊。
很多人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弄得自己疲惫不堪、情绪不佳。如果你每天下班回家后,还要照料家人的日常起居,从做饭到收拾,各项家务事一直忙到深夜。你可以让家里人跟你一起分担。
比如,你在煮饭时,让老公帮忙切一下菜,或者洗个盘子;搞卫生时,让孩子递个东西,或者扔个垃圾;还可以安排他们做其他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你可能会说,家里的人都不愿意干家务活,但是,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当他习惯这些小日常之后,就不会觉得做家务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了。
家里的琐事有家人的参与,既能让你适度休息,还能够增进家庭和睦的气氛、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现实生活中的琐碎事情在所难免,但我们可以对这些事情梳理、筛选。利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去除许多不必要的小事,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上,从而提升我们的工作生活品质。
在纷繁的日子里,希望我们能够不忘初心,做自己喜欢的、最想做的事情,感受真实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