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和孩子相处,常常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和父母发生语言的冲突,为小事争执不休。孩子会和父母顶嘴,其实孩子的行为表现都是父母教育的结果,是我们没做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01大人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思维决定行为,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关系,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怎样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
家长们也许会有疑问:孩子的感受是错的怎么办?家长不就是要教育孩子吗?那这样还要不要树立规矩了?
其实,感受是没有对错之分的,每个人都有感受,包括孩子;每个人也都需要大家去理解和尊重他的感受,包括孩子。这是做为“人”的一般规律!孩子需要爸爸妈妈给予生存条件和安全感的“爱”,也需要来自尊重、关心、理解的“爱”!
你认为孩子的选择是错的,可是有时候孩子并不知道这么做是有问题的,他们还不理解你的逻辑;有时候他即使知道有问题,也因为你的态度而选择对抗。
家长需要做的是如何让孩子能开心地知晓一个道理,并接受你的建议。
案例:被忽略的感受
孩子:妈妈,我想吃小笼包
妈妈:家里没有小笼包,我今早做了面条,吃面条吧。
孩子:不,我不喜欢吃面条,我就要吃小笼包。
妈妈:不是和你说家里没有小笼包,我面条做好了,让你吃面条,你怎么就是不会听。你不吃算了,就自己饿着吧!
孩子:哇就哭起来,妈妈你好坏,你不知道我爱吃小笼包吗,你竟让我吃我不喜欢吃的东西。你不在乎我,不关心我,不爱我。
结局:妈妈不理小孩,让他自己哭。当时大人的心里挺生气的。小孩哭自己的,大人坚持自己的想法不理小孩。小孩哭过以后,还是来吃面条了。把整碗面吃完了。
在这个案例中:小孩和妈妈发生冲突,小孩最后随了妈妈意愿吃面条。孩子和妈妈的战争中,虽然是妈妈赢了。但对于孩子伤害很大。
第一直接导致孩子也会学着妈妈的样子不尊重别人的感受,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比人。
第二孩子的诉求得不到满足,得不到妈妈的理解,长此以往,孩子不愿意表达自己,会变得自卑,没有主见。
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地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这也是在暗示孩子不用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
02如何让孩子感受爱
孩子经常会提出一些看似无理的要求,我们如何让孩子感受爱,我们建议按照以下四个步骤来处理。
1. 我们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不对孩子的感受做评价或建议。因为这个时候他听不进你的建议。
2. 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感受,理解孩子的感受。
3.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
用“哦……”、“恩……”、“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4.说出他们的感受。
“这件事让你很灰心!”这件事我知道你很生气,父母要感同身受。
5.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而不是逻辑上的解释。
我们要让宝宝知道爸爸妈妈是爱他的,有了安全感,会放下自我保护的意识,从而理解爸爸妈妈。知道爸妈是爱他的,只是客观不允许,从而达成相互理解的目的,避免了与父母的冲突。
03写在最后
大人和孩子顶嘴,从行为上好像都是孩子的错,其实不然,思维决定行为,孩子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孩子感受不到家长的爱,所以他通过顶嘴、哭闹的方式来表现。
当我们知道是我们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时,我们对孩子顶嘴这种行为不再生气,而是试图理解孩子的感受,说出孩子的感受。
孩子得到了父母的包容、理解和爱,孩子就会卸下保护壳,坦诚的和父母沟通交流。避免了母子间的伤害,加深了母子间的感情。
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是建立孩子间情感的机会。孩子做对事的时候,才是塑造孩子行为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