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跟我说:你很勇敢的。
我很诧异,问了原因,原来对方所谓的勇敢对我来说是常规操作。
为什么我能表现出这么勇敢?
起初我觉得可能是对方认知问题或者是相比于要做的事情,我的能量高了些。
后来感觉,也许不是这样,是我的心态比较平和吧。我少了很多的贪念和妄念。
我突然意识到:弱化贪念和妄念会提高自身的能量。
我今年36岁,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也做到了很多事情。
前不久有人对我说,我活成了他梦想的样子。
其实,这样类似的话早已听过一些,包括我是一道光,我是贵人,我是名师等等。
起初听到这些话是比较开心的,后来想了一下,心情又回归了平静。
我觉得把自己过好,让自己快乐。在此基础上能够让别人也快乐,这是一件我愿意去做的事情。
推己方能及人。
自立立人,自利利人。
关于勇敢,我认为有两种:
1.明知不可为而为之。2.明知可为而不为。
而且后者比前者更难得。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体现出的是人敢于挑战,不畏艰难的品质,这是一种勇往直前的勇猛。
明知可为而不为,是面对名利、利害关系时,能够坚守原则,敢于放弃唾手可得利益。
这需要非常好的心性。
举个例子:
很多人觉得项羽自刎乌江,是妇人之仁,是愚蠢的行为。
如果单从珍爱生命的角度来说,项羽的行为缺少对生命的敬畏,包括对他人的生命和对自己的生命敬畏。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项羽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
普通人在面对危险时候,会爆发出强大的求生欲,会做到难以想象的事情,克服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是第一种勇敢。
项羽是第二种。
在生死攸关的时候,他没有选择苟且偷生,而选择了以一种壮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有人可能会对此不屑。
这是因为他们不懂人性。
生死攸关时刻,人性是贪生怕死的,一般人遇到项羽的境遇,别说是坐船逃跑了,有狗洞都会钻,甚至会对刘邦的下跪乞求活命。
项羽这种本可活命却选择放弃,就是一种本可为之而不为。
当然这只是一种比较极端的例子,说项羽事例只是想表达项羽是一个大勇猛之人,让大家对勇敢的理解更清楚一些。
明知可为而不为更多的体现在抑制自己的贪妄上。
你本可获取不义之财,顺手的事情,你坚守了做人底线;你本可事不关己,袖手旁观,你为了真理选择了挺身而出;你本可在没人的时候,放纵自己,你选择了“不欺暗室”。
这些都是“明知可为而不为”的勇敢。
那么,我的勇敢属于那种?
都属于,又都不属于。
因为我做事很大程度是没有想法的一种自然而为。
更准确的说是“有劳而作”。
一件事情应该去做,就去做。就这么简单。
只要一件事应该去做就会去做,无论这件事是需要对外克服艰难还是对内严于律己。
有劳而作中是没有“克服”和“严律”这种有意识的意志行为活动。
所以,看似是需要用能量去“勇敢”做到的事情,在有劳而作面前是低耗能状态,消耗的能量低、做事成本低。
很多时候,“有劳而作”是比“勇敢”境界更高的状态。
所以,如果你想做到“勇敢”,可以尝试“有劳而作”。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haoyunbaoze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