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予禅
睡前,同丈夫探讨彼此需要的爱情质量。我告诉他,其实,你不需要很优秀,不需要很努力。我就喜欢看你傻傻的,可爱的样子,而我也希望,我们的爱没有心机,爱上对方的不是对方最优秀的样子,而是最真实,甚至傻傻的样子。就像《飘》里面的白瑞德,他爱上的是女主角郝思嘉的小缺点。那么,亲爱的,你爱我那些小缺点吗?
丈夫微微一笑说,是的,爱是无条件的呀!
心灵教练,是一个容器
常常想念一个画面,画面中的姑娘十四五岁,一身干净的白色裙子,懒懒在街角看花。细细的雀斑,单眼皮,慵懒,自在,自然。没做什么,也不急着做什么,只是发呆,看云,然后体会着一种爱,完全无条件,不管她做好做坏,优秀还是平凡,卓越还是无聊,她不刻意,不过分努力,但却得到爱。想起来就好感动。
那个人可以包容她的缺点,明白她的软肋,但是却鼓励她的优点,不断支持她忽略问题,成为更自然的自己。那个人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她可以偶尔撒娇,依赖,也有不自信,或者怀疑。而爱她的人却成了一个容器,一个人生教练,拉着不完美的她往前走。她不需要故意表现优秀,而是被鼓励探索寻找自己,内观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去走。
那个人很多时候可能是老师,或是咨询师,不一定是我们的父母。那是一份觉性的,稳定的,不带评判而正确指引的爱,这个指引的手朝向内在的自己。你可以与众不同,特立独行,不跟任何人做比较,却像鲜花一样的活出自己,好吗?
害怕失去父母的爱,你有没有一直很努力?
小云告诉我,她很抑郁,因为她的工作不被父母支持。她是歌手,喜欢音乐,希望做属于自己的唱片。然而,她父亲却希望她做稳定的音乐老师。父亲一直对她的教育方式是批评 指责,一旦她难以表现出让爸爸满意的行为,爸爸就会训斥。她必须得在学业上表现得特别好,爸爸才会展现微笑。那时,她才如释重负。
小云从小表现得很优秀,学习努力,活动卖力,几乎没有不努力认真的时候。她可以学好每一门功课,搞好每一次活动,因为父母给她的暗示就是,你必须表现优秀,得前几名,我们才会爱你。
她从小很少和父母温馨平静地在一起。爸爸风风火火,忙不完的事。妈妈主要就是陪伴她学习报班。但他们都没问过,她以后究竟要做什么。他们按自己的心意给她规定好人生,当公务员或教师,平安度日。
所以,小云虽然自己想当歌手,却一直害怕不被父母接纳,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她怕失去父母的爱,但却在追寻梦想的路上,感到孤独不被支持。
是的,我们多少人就像小云一样,有多少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自己呢?你可以影响孩子,但不能主宰孩子的人生。
多少父母把自己投射到孩子身上。
那么,你能不从众地追寻自己内心的道路吗?换句话说,你有无条件爱你,支持你的人吗?
你无需表现多优秀,但你都值得被无条件地爱着。但,我们多少父母都在有条件地爱孩子啊! 无为之爱,放下对孩子的掌控
我们忽略了和孩子无为地面对,而是不断把时间用功课,考试,报班塞满。我们很难在呼吸中一起静观,一起留白,多给些空间给彼此,多一些容忍给彼此。从而错过了和孩子交心的宝贵瞬间。
然后,有多少父母变成了控制性父母,孩子必须变成乖乖,听他们的话,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才能得到父母的青睐。这类父母很少花时间去琢磨孩子,发现孩子的内在兴趣,他们的时间都花在做事情,以及自己的惯性模式里了。
阿咪就是这样一个乖乖女,父母从小对她要求甚严,对她总是指责,很少鼓励表扬,这让年少的她对自己缺少信心,总害怕达不到父母的期待。于是慢慢变得不敢表现自己,过于拘束,过度付出,害怕出错。这样的她特别不开心,结果抑郁了,难以具有真正的信心,不爱自己,过度奉献。
是的,我们有一类人是被父母进行情感剥削的产物。父母凭自己的喜欢判断孩子,指责孩子,从而让孩子过度努力,但是内心缺乏真正的信心,总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时刻过度要求自己,无法真正放松下来。这类人被父母以及重要他人(比如伴侣)心理卷入太深,易受暗示,试图拿自己的优秀换对方的满意与开心,但自己负担过重,很难安心。
是的,亲爱的,你无需过分优秀就值得被爱,不是吗?就像一棵树,一朵花,一片云一般。我们要走出被掌控性父母控制的剧本,好好为了自己活一次。
想象自己是一朵盛开的自为的花朵,你的绽放是自然的产物,无需要什么理由。你被大地母亲和天空紧紧包围就好了,并无需评判。想象你的这朵花就是你的真我,是你一直努力探寻追求的自己,你有自己独特的气质类型,性格,兴趣爱好,职业倾向,情感需求,品位等,你终其一生不是为了满足别人,而是为了认识了解你自己,活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全然完整,而自我实现的你。这样的你,值得无条件的爱与被爱。不是吗?
为真实的自己鼓掌并庆祝吧!放松一些,放下一点,一切反而更顺了,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