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时少年》
当年求学在水津,
早读相约秦溪滨。
书卷半掩悄相望,
至今尤思后座人。
注:少时母校通元小学、中学皆在秦溪畔。旧时,自行车后座载人也是一种交通方式。
和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之二十三“金鱼院外即通津,转粟千艘压水滨。年少女墙随意望,缝衣恰对柁楼人。”
在故乡的每个早晨,我常常站在二楼的窗前,隔河望着你。晨曦下的早读、夕照中的思索、白天的书声、黑夜的灯火,还有细雨中的迷蒙,熟悉而又陌生。
那些年,后来才发现,那是最好的我们和努力成为最好的我们的故事。少年的懵懂、青春的悸动、学习的烦恼、拼博的执着、暗暗的喜欢、偷偷的神伤、……多少次入我梦来。
同学六年,有志同道合的同行,也有泛泛之交的淡然;有你追我赶的热血,也有互帮互助的温情;有一心读书的执着,也有情窦初开的绽放;有偷偷喜欢的心跳,也有被人喜欢的激动;有金榜题名的欣喜,也有名落孙山的无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