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我对潜意识感兴趣是什么时候呢?为了能认清自己的内心,多年前我参加了一次催眠学习,老师为了互动,把80个人分为了16个小组,那是第一次窥见自己的冰山一角。
我组下有比我小一岁的心怡,她是北京人,学习催眠只是为了让母亲睡眠质量好一点,还有两位女心理咨询师为了工作需要来学习的,一位是为了处理家庭关系来的,还有一位锦姐是纯粹爱好来的。
我那时候内心很坚硬,无法放松下来,不放松的人是不可能进入催眠状态的。用简单的话说就是进入禅和觉知的状态,潜意识处于打开的状态,它和冥想的状态是一样的。
锦姐有一双锋锐的眼睛,一眼看穿我的不自然。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河北的女孩,她每天都有冥想和静坐的习惯,她进入放松和催眠状态是最快的。老师可喜欢这样的现场教材了,把她叫到台上,现场不到1分钟就把她催眠了。然后给她的潜意识下了命令"1+1=3",并且告诉她,她的名字是花木兰。之后不管任何人上去问她的名字她都说她是花木兰,我用手机把有趣的对话录了下来"1加1不是等于2吗?什么等于3呢","不为什么啊!1加1就是等于3啊",还有人拿着她胸前的工牌对她说"你不是花木兰,你看看你的名字"……
她临走要坐地铁的那天,我特意送了她一段问她当时怎么了,她说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她就是觉得自己是花木兰,1+1就是等于3,几乎是条件反射。
老师说是潜意识被接管了。
我得到的是其它东西,我对信念和潜意识的作用深信不疑。
还有一点,想象力越丰富越容易进入状态,催眠师会使用语言构成的画面去引导一个人,慢慢接管它的潜意识,如果成功了就是被催眠了。有个大个子比较悲剧,老师为了达到效果,给他下了几个指令"你的座位下有一根弹簧,越是用力坐越是坐不下去"……他真的越尝试越反弹,后来就累了,老师让他回到讲台上。
接管潜意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以对潜意识编程了,心理学把催眠当做一种治疗手段,在这个过程植入正确的信念。人们对"催眠"和"洗脑"这些词反感,殊不知我们都被外在世界和他人催眠,大多数信念都源自于别人,铺天盖地的广告在催眠自己。
我并没有从事任何催眠相关的工作,我把它当作一种觉知工具,一种清理心灵的工具,我再也没有出现过疲劳过度的状况。一旦我进入那种感觉休息也弥补不过来的状态,我就会进行一次自我催眠,几乎都能满血复活,有时候甚至半年都不需要做一次。它跟静坐和冥想没有多大不同,唯一区别是静坐是自己引导自己,而催眠需要别人的语言引导,同样作用的地方都是潜意识和身体的放松。
觉知是自己的事情,我对修行不感兴趣,只是想让身心自由。实践和目睹才能打破内在的真相。我有了一种可以让自己不管多么疲惫都能恢复原样的方法。
出于程序员工作的可能加班情况,我的内心清理让自己没有真正的损耗。
日日清,才能日日新,心灵需要定期清理,当你完全放松自然,清理会自动发生。今年一整年我自我催眠不到3次,这是好事,说明我过度损耗的次数不到3次。
而有意识的觉知是很美妙的一件事。我感悟到和执行的五个步骤是"反应-觉知-释放-归零-平静"。反复执行上面的程序,内心一次次从翻滚回到平静的湖面,反应和波动越少,你的时间流动越少,这大概是平静的人看起来很年轻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