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曾为她写下这样的诗: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金岳霖曾在她的葬礼上写下这样的挽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她是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爱慕的那个女子。她是众多文人心中的女神。她是无数女子厌羡的对象。她就是那个无论嫁给谁都能幸福过一生的林徽因。
提起林徽因,我们脑海中会浮现的多数是她与那些诗人、作家之间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为她选择与原配妻子张幼仪离婚,金岳霖为她终身未娶。
但我却更喜欢她身上中国知识分子独有的气节。有一次,她的儿子问她,:"如果日本真的将中国灭亡了,我们怎么办?"“我们家门口不是还有条江吗?我们知识分子就准备投江殉国。”那时的林徽因还躺在病床上。
柔弱的身躯,坚强的内心,文人的风骨,这样的林徽因是那个时代女性先进思想的代表。她聪敏、好学、思想独立、拥有常人没有的坚韧与毅力。
幼年的林徽因家庭并不幸福。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曾在北洋政府任职。叔叔林觉民,参加同盟会反清,是革除暴政的革命先烈"黄花七十二烈士之一"。
有着西方思想的父亲,为爱国而献身的叔叔。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林徽因从小便接受了很好的教育,拥有现代女性独特的美。与陆小曼不同的是父亲的教育更倾向于把林徽因教育成新时代的女性文人,学者。而不是只会交集应酬,打麻将,穿衣打扮的名媛淑女。她也爱打扮,穿着旗袍,那是一种简朴又雅致的美。
唯独在情感上,很长一段时间都受到了母亲的影响。母亲是林长民的二太太,生育一子两女,却只有林徽因活了下来。三太太进门后二太太不再受宠,思想保守的母亲在长期的孤寂与压抑下,变的脾气暴躁。她不喜欢林徽因,林徽因就在这样畸形的婚姻关系和缺乏母爱的环境下长大。或许也是因为这样,她拒绝了看似浪漫,却不值得托付终身的徐志摩。
好在父亲极疼爱这个长女。
1920年,父亲带她游历欧洲。她也在这时的伦敦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开始对建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4年,她与梁思成共同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梁思成顺利进入了建筑系,但建筑系并不收女生。林徽因无法进入建筑系,但她并没有放弃梦想,她报读了建筑学所有的课程,通过不断的努力两年后用最优异的成绩,破格进入建筑系,终于完成了她的建筑梦。
1928年,她与梁思成成婚后,两人双双回国。在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
1930年到1945年,在抗战期间冒着枪林弹雨。夫妻二人跨越15个省,走遍大半个中国,考察测绘了近3000个古建筑物。
艰苦的、颠沛流离的生活最终让林徽因肺病复发。她常常抱病还参加调研活动,编写建筑学论文。她文学作品中无不流露出对国家的关怀与情愫。解放后,她还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为保护文物古迹做出极大的贡献,她曾编写《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城墙公园”的设想,之后还完成了英雄纪念碑须弥座的图案设计。
余生剩下的几年,林徽因缠绵于病榻。1955年,4月1日去世。
这位极具代表性拥有新时代思想的女性,值得被爱。在爱情中她是轰轰烈烈的,敢爱敢恨的;事业上的她能与先生共同进退,面对一切艰苦依旧不忘初心咬牙挺过。
她活成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的神一样的女子,活成了女人最美好的样子。
这样的林徽因你爱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