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上午清仓了银行股。四大行中的某个,具体是哪个就不说了,免得又被简书莫名其妙的审核亮红灯,而且,四大行反正都一个德行。
说起来,半年前买四大行而不是明显更亮眼的招商银行,是为了所谓的打新。
江湖传言,银行股是最适合打新的,因为稳,几乎不可能亏损本金。
作为一棵嫩生生、刚决心买股票、还没想好到底为什么买股票的韭菜芽芽,觉得买银行股打新这种近乎零风险的薅羊毛行为,真是太美好了。
而且,江湖还传言,四大行股息率高,远超银行定期;而且国在票在,拿一辈子也不成问题,一二十年后,持有成本就是负的了;而且就算真的出什么意外破产清算,你看看它们的每股净资产,比市值都高——所以,你看,怎么都是稳赚不赔。买四大行啊买四大行,赌国运啊赌国运,绝妙哈绝妙呀绝妙哇。
于是乎,本韭菜芽动心了。在某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入手了四大行。而在同一天的上午,
很快,半年过去了。
因为本金太少,除了一只倒霉的破发新债,其他啥都没中过,对打新这件事我早已经绝望。而这只可怜兮兮的银行股,同样因为本金太少,玩不来一天一分进进出出的游戏,所以半年半死不活的行情下,啥收益都没有。至于分红就更扯了,本金少的前提下,看股息分红就是指望靠天上掉的馅饼填饱肚子,愚不可及。
本周银行股的大涨好不容易让收益变成正值,眼看这丢丢正值又要保不住,我赶紧把它清了,好歹算截留住了1.91%的收益。
是的,持有了半年银行,收益率也就比存定期略微好一丢丢,但还赶不上林林总总的小型商业银行推出的保本理财产品。
本来这也没啥,确实没亏损本金不是。
如果不是买四大行的那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的同一天的上午还入手了另一家我按自己的标准亲手挑选的自己很喜欢的股票A,如果不是中途加仓一次的股票A今天收益率仍然达到89.77%。
如果对比没有这么惨烈,我或许真的有可能还觉得买四大行是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买四大行,真的有必要吗?
这种唯一特点就是稳的股票,真的是我这种穷人该碰的吗?
要说这半年的股市让我有什么收获的话,最重要的大概就是一点:
有多大本事办多大事,有多少资金玩多少资金的量。
股市是最讲究阶级分明的,大资金去金融、地产,小资金就去小盘股。茁壮成长的韭菜芽芽在有资格上台面之前,唯一要做的就是给自己浇水施肥,努力活下来并让自己长成韭菜苗苗。
然后去割更弱小的韭菜芽芽。
股市又是最公平的。你的每一点天赋,你努力学习的每一点知识,提高的每一点心理素质,都会变成你账户上的数字。韭菜芽芽总有希望变成韭菜苗苗,再变成小韭菜,变成大韭菜。
以前不理解支付宝的理财社区为什么戾气冲天,散户为什么那么急急忙忙,非要上赶着送人头。现在知道,那不过是他们无能为力的反抗罢了。于是,看评论的心情一点点变化,从最初的惊奇、厌烦、不耐,到好奇、理解、不以为然、不以为意,到渐渐能从它们中看到信息,并且期待着有一天能把它们变成养料。
这可以是一场修行,投入其中,窥见真实的自己和他人;这也可以是一种游戏,作为日常生活的调剂,加点佐料;还可以是无边苦海,等你回头是岸,回归生活。无论哪种,这都是自己的地盘,只有自己说了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