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沆与罗英

作者: 张成义1959 | 来源:发表于2020-11-27 19:29 被阅读0次

                          一

    罗英(1890.11--1964.7) 字怀伯。江西省南城县株良乡祥岗村人。著名的桥梁建筑专家。康奈尔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提起罗英这个名字估计有很多人不一定知道,但是,如果我告诉你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我相信有很多人都知道。

    1933年,罗英应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茅以升的邀请,任该处总工程师,与茅以升共同设计和建造了钱塘江大桥。1953年应聘为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

    1937年钱塘江公路桥通车。这是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

    抗日战争胜利后,罗英为国家的桥梁建筑奔走四方。他先后担任北平第四区公路管理局局长,昆明第八区公路工程管理局局长。

                            二

    周沆,字季贞,号遁叟,汉族,贵州遵义老城东门人,生于 1874年 农历 1 月 13 日 。进士出身。抗战争胜利后,先后任北平第四区公路公程局顾问,昆明第八区公路工程局顾问。

    这一职,在他宦途上也是最后一次任职。虽然,他曾在清末任过知府、民国任过陕西汉中道尹、浙江都督府秘书长、北京段祺瑞政府顾问等职。但是就任北平公路公程局顾问职,特别是能与罗英一起共事也是他一生最为藉慰的职务之一。

    1937年,经中国军队与日军的殊死战斗,北平终于沦陷。在北平沦陷前夕,北平市长秦德纯招集北平文化名人胡适、梅贻琦、张怀九、傅斯年、周沆等人联名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提案:北平九门各派一代表与日军谈判,保证中国军队平安撤退,并反对日军武力毁城。史称“九门代表”。

    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奉蒋介石令,委任周沆为九门首席代表与日军谈判。经过周沆等人的努力和抗争,日军同意中方要求,千年古都北平多数古建筑和文物也得以保存,同时,令人瞩目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所学校,也于是同年8月28日随撤下来的中国军队得以顺利撤出平津。

    1945年抗战胜利,何应钦多次到北平看望周沆,为了感觉他国家作出贡献,应何先生邀请72岁高龄的老叟周沆任北平第四公路公程局顾间。

                        三

    周沆的孙女周秀初先生回忆:1947年,爷爷随上司罗英先生离开北京乘飞机到重庆,在重庆转乘前往昆明任昆明第四公路公程局顾间。

    其中有两件事任让我记忆犹新:

    一件事是他们到达重庆后,周沆的侄子前往酒店看望老人家,临别时侄子送一床蜀锦被面给他。等侄儿走后,他转手就将被面送给了罗英。

    另一件事,1947年在昆明期间,国民党内部特务头子沈醉劝罗英加入国民党,罗不肯加人日趋腐败的国民党。沈醉派国民党基层党部人员对罗英百般刁难排斥,甚至贴出“清算罗英”的标语。

    周沆实在看不下去,他找到沈醉,直问沈为什么要如此百般刁难罗先生,并顺手拿起笔激于义愤,在标语“清”字前加“做官”二字,后加一逗号,把标语改成了“做官清,算罗英”!

    为了这件事,周沆得罪了保密局云南站站长沈醉,之后,在云贵监察史张维翰先生的资助下得以离开昆明,于1948年回到遵义;罗英调广州公路总局任副总局长。

    纵观周沆的一生,为人正直,关心同事,从不趋炎附势像沈醉这样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沆与罗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pi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