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过:企业的宗旨是创造客户,所以企业具有两项基本职能:市场营销和创新。可对内部审计来说,基本职能是监督和咨询,为什么说营销和创新是内部审计部门长期规划的两大主题词呢?
在很多企业,按照离市场的远近,把销售等部门作为一线部门,把生产、运营等部门作为二线部门,把人事、财务、行政等部门作为三线部门。那么,内审部门呢?可能连三线也不是,是四线部门。内审部门自己评价自己为: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当然,现在也叫第三道线了。对于独立而审慎的部门,营销和创新与其工作有多大关系呢?
内审部门的宗旨肯定是为企业创造价值。那价值体现在哪里呢?内部审计的价值一定不会产生于内部审计的专业性上,也不会产生于内部审计部门的架构中,还不会内部审计的制度和流程上。内审部门的价值是产生于内审部门外部,是产生于管理层接受审计建议而提高风控能力和组织效率上,是产生于审计报告上反映的关键问题能够得到有效整改,是产生于由于内部审计活动而企业的治理和控制文化得到改善上,是产生于由于内部审计工作而使内控和制度逐步的完善上。内审部门要想获得价值体现、获得资源支持,内部审计师要想获得企业的认可和个人发展,必须要把审计产品“推销”出去。不然的话,内部审计师无论多么愿意或者能够努力,也无论具备多高的专业素质,审计成果只是停留在审计报告中,审计工作仍然不能被理解和支持。
一、营销
营销对于内审部门的意义在于:让内审部门知道他们的价值存在于部门外部;让内审部门走出去,而不是关起门来自己制定规划;让内审部门具有产品思维。内审部门要让企业里其他部门或机构知道审计活动是什么,能够满足什么样的管理需求,能够为其他人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内审部门的服务对象有很多:股东、董事会、管理高层、经营层、监管机关、第三方机构等等。内审部门只有具有营销意识,才会清楚自己服务的主要客户有哪些,要让哪些主要客户接受和理解自己的审计理念。
首先,内审部门也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内审部门要了解董事会和管理高层对内审的要求,要了解经营层对内审的需求,要了解企业里哪些问题需要内审部门及早关注与解决。甚至,内审部门要从企业外部来了解更多的行业信息和监管形势。
其次,内审部门要确定自己的审计产品。只有企业需要的审计产品,以及依靠现有的审计能力能够生产出的高质量审计产品,才是内审部门要着力开发和生产的。所谓不断拓展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也是受资源限制的,也是要讲究投产比的。把审计成果作为审计产品,不仅要求审计产品的高质量,还需要内部审计师去设计产品,把审计产品设计为客户愿意购买的产品。
再次,内审部门要能够把审计产品“营销”出去。即使审计产品再有潜在的价值,如果不能引起董事会、管理高层、经营层的注意,如果董事会和管理高层对审计的理解与内审部门不一致,那么,注定部分审计产品要成为“存货”,并逐渐失去使用价值。把审计产品营销出去,不仅需要短期的营销技巧,还需要内审部门打造组织上下都认可的审计文化,让审计产品越来越受到客户的欢迎。
二、创新
没有一位内部审计师会否认创新的作用。所有的内审部门的规划里都会出现“创新”的字眼。没有创新,内审部门不仅不会前进,还会倒退,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如何理解内审活动或内审部门的创新呢?
第一,创新需要组织。创新需要有组织地来进行。这种组织,还包含机制的意思。有组织的创新,不是规定按照什么样的方式和流程来创新,而是从创新的提出、实践、推广、转化等要有人去组织开展。例如,一名内部审计师提出新的数据分析方法,那么,内审部门就要有人协助检验并转化为审计工具。
第二,技术创新和思想创新都重要的。一提起创新,很多人都会想到技术创新,想到要如何把信息技术、职能技术等运用到审计工作中。但是,内部审计属于广义的管理范畴,审计思想的创新往往会指导方法的创新,从而带来技术的创新。
第三,创新更需要集体参与。内部审计活动不是基础科学研究,不是靠一两个人的创造发明就能改变整个学科。内审活动更多地是需要内部审计师们集体协作,密切配合。每一位内部审计师都需要具备创新的意识,都需要接受和敢于创新。只有集体参与创新,才能使内审部门有创新的土壤。
第四,创新需要有成效。创新是为内审活动服务的。既不能有的创新只是表面工作,华而不实,不能有效帮助审计效率的提高,又不能有的创新成果被束之高阁,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创新,要有配套的实施方案,要能使创新落到实处而不是停留在总结的文字里。对创新,还要有评估机制,要有取舍地选择能够在短期、中期以及长期可以获得成效的创新。
第五,创新需要试错、容错和纠错。创新不会每次都成功,需要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中找到实现创新思想的路径。即使是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也可能会发生水土不服的情况。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内审部门要敢于试错,并建立起容错和纠错机制,使创新能够一直不断地持续下去,成为推动审计向前发展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