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本书,分享每天读书内容,喜欢读书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每天更新的内容。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书香与梦想齐飞,阅读与人生相伴。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5
我将继续给大家分享,如何通过转换思维,拥有更好的人生。
人生在世总是少不了各种各样的烦恼,有人因为没钱烦恼,有人因为孩子不听话烦恼,有人因为夫妻矛盾烦恼。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这就是人生的常态,并把这一切归结为命运,却没有意识到,这些所谓的“命运”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摆脱这些所谓的“命运”: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方面:学会转换思维,你才能逃离人生的“死循环”。
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和配偶发生矛盾的时候,你总是用尽各种方法,想让对方先低头,可是对方却偏偏要跟你作对,于是你们的矛盾越来越大……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孩子长大了,出现了一些叛逆行为,你想尽方法去纠正他,孩子却并不领情,甚至和你对着干,于是你又想了更多的方法来控制他,结果孩子的反抗也越来越强烈……
每当这个时候,你们的关系就像是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无论你如何努力,你们的关系都只会越来越糟。
那么这种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我们要找到让彼此关系陷入“死循环”的原因。比如夫妻因为做家务的问题发生了争吵,丈夫认为自己工作很忙,妻子应该多体谅自己,而妻子认为自己要照顾孩子,做家务,也很辛苦,丈夫应该多替自己分担,那么他们的关系就会陷入“死循环”,但如果他们能够意识到是自己片面的想法,让他们的关系逃离“死循环”,他们也就能够为改善彼此的关系作出努力。
第二步,从改变自身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你们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还是继续上文中夫妻因为家务问题争吵的例子,如果妻子能够体谅丈夫工作的辛苦,多分担家务,而丈夫也能够意识到妻子为家庭的付出,主动承担起部分家务,那么他们之间的矛盾就会消除。
好了,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第二个方面:好好爱自己,你才能真正拥有幸福。
首先要说的是:牺牲自我也是一种自私。
都说爱一个人,就是要为对方牺牲一切,真得是这样吗?
我有个同学小夏,经人介绍认识了大自己5岁的老公刘浩,二人一见钟情,相识不到一年就结婚了。
刘浩自己开了一家建材公司,平时工作十分忙碌。为了支持老公的事业,小夏主动放弃了自己在外贸公司的工作,回家当起了全职太太。
婚后两年小夏接连生了一儿一女,刘浩体谅小夏的辛苦还特地为她请了保姆。
可就在我们羡慕小夏好命的时候,小夏却忽然离婚了。
原来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小夏每天为照顾孩子精疲力尽,可老公刘浩却依然整天忙于工作,早出晚归。
二人为此争吵不断,小夏认为自己为这个家牺牲了所有,刘浩却丝毫没有体谅过她,反倒觉得小夏不体谅他工作的辛苦。
二人之间的矛盾因此越聚越多,最后只能以离婚收场。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很多女性为了家庭牺牲了自己的所有,却依然过得不幸福,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那些牺牲自己的人,从根本上来说是希望通过牺牲自己的这种行为来达到某种目的。
比如上文中的小夏想要通过牺牲自己,让对方感到内疚,从而得到对方更多的爱,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可她的牺牲却没有换来老公更多的爱和体谅。于是她开始愤怒、委屈,活生生把自己逼成了一个怨妇,而老公对她的忍耐也到达了极限。
可见牺牲式的付出除了互相伤害,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幸福。
只有直面自己的需求,双方坦诚相待,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自己的价值,你们的婚姻才能幸福长久。
好了,聊完了婚姻中关于牺牲的话题,接着我们再来聊一聊婚姻中另一个常见问题:别错把需求当成爱。
在作者黄启团的课堂上曾经有一位长期遭受家暴的女学员,来找他做个案。作者通过催眠的手法把她带回了童年,忽然发现她哭诉的对象由丈夫,变成了父亲。
原来这位女学员有一位暴力的父亲,她从小就目睹父亲殴打母亲的场景,一直想要阻止,却都因为自身太过弱小,而无能为力,只能将对父亲深深的恨意埋藏进心底。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了,既然她那么憎恨暴力,为什么还会嫁给一个家暴的男人呢?
这是因为她错把需求当成了爱。
童年的她想要改变家暴的父亲,却因为太过弱小,只能将这种想法变成了一个未了的期待,埋藏进心底。
长大后,她的潜意识会引导她选择一个和父亲一样有暴力倾向的男人,通过去改变这个男人,来完成童年时改变父亲的心愿。
现实中我们之所以会发现有些人的伴侣跟他们的父母很像,也正是因为如此。
那么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呢?
其实,你要从改变自己开始,学会承担和成长,提升自己爱与被爱的能力,好好爱自己,智慧爱他人。即使你今天已经结婚了,如果你能变得越来越优秀,相信你的另一半也会在你的影响下,越变越好。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最后一个方面:和家人相处的正确方法。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纠结于自己的人际关系,却往往忽略了该如何好好跟自己的家人相处。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聊聊,与家人相处的正确方式。
首先我们要知道家庭中很多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往往都隐藏着对亲情的渴望。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作者黄启团的一个学员,有一位脾气暴躁、爱酗酒的父亲。他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在工作的时候,忽然接到家里保姆的电话。
因为每当这个时候,毫无例外的,他都会听到父亲喝醉了在家耍酒疯,砸坏东西的消息。
而且每次喝完酒,他父亲都非得把几个孩子都叫回来,大骂一顿才能了事。虽然医生已经再三叮嘱以他父亲的身体状况不能再酗酒了,但他父亲对此却毫不理会,依然我行我素。
他一直以为父亲就是这样一个蛮横、不讲理的人。
直到他学习了心理学,才开始明白,父亲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因为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回家,多陪陪他。
于是他和几个兄弟姐妹开了个家庭会议,商量好了每周轮流请父亲喝早茶的计划。神奇的是,从那以后父亲再也没有耍过酒疯。
有些人因为无处诉说的痛苦,会将自己像刺猬一样伪装起来,有时候就会像上文中的父亲一样,用自己的“刺”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
作为亲人的我们,如果能发现对方讨厌行为背后的动机,就可以有效地化解你们之间的矛盾,改善你们的关系。
此外,你要记住即使是亲兄妹,也要“明算账”。
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中总有一些混得好的,也总有一些混得差的,有时候就是因为这样的贫富差距,造成了兄弟姐妹之间的隔阂。
有这样一对亲兄弟,弟弟事业有成,生活富裕,而哥哥仅靠种地为生,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弟弟经常在经济上给予哥哥帮助,而哥哥看到弟弟发展得越来越好,在为他高兴地同时,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弟弟一直竭尽所能地满足哥哥,可随着哥哥的要求越来越难以满足,弟弟有时候不得不拒绝。
可没成想,哥哥竟因此对他心生不满,在一年清明节扫墓的时候,当着家里所有亲戚的面,将弟弟数落了一通,抱怨他没良心,只顾着自己享受,不顾及他这个哥哥。
弟弟听了也十分气愤,一怒之下和哥哥断绝了来往。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感觉很纳闷,弟弟明明帮助了哥哥那么多,哥哥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存在一种“内疚”情绪。这种感受通常是因为做错事给别人带来伤害,以及得到太多而无法回报的不平衡造成的。
就像上文中的哥哥,因为经济条件的悬殊,一直在得到弟弟的帮助,却无力回报。
这种时候内疚就会长期存在,让你处于一种自责的痛苦中。为了重回平衡,很多人就会选择向外攻击,让彼此的关系重回平衡状态。
于是,那些带着深深内疚情绪的人,就会开始从对方身上寻找错误,去攻击对方的错误。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当你带着善意去帮助那些条件比自己差的兄弟姐妹时,一定要记得向对方提点要求,就算他现在没有能力去做,也要请他答应你,只有这样他才能摆脱心中的内疚情绪,坦然接受你的帮助。
我来带你回顾一下:今天我们讲解了通过转变思维,拥有更好人生的方法。
首先就是当你感觉你和家人的关系越来越糟的时候,第一步要做的是找到让彼此关系变糟糕的原因。然后,从改变自身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接着,我们讲了那些为了家庭牺牲自己的人,其实是希望通过牺牲自己的这种行为来达到自己的某种需求。
一旦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引发家庭矛盾。
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直面自己的需求,双方坦诚相待。
另外,很多人会因为错把需求当成爱,而生活不幸。
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改变自己开始,学会承担和成长,提升自己爱与被爱的能力。
最后一点我们讲了作为亲人,我们只有能够发现对方讨厌行为背后的动机,才能有效地改善家庭关系。除此之外,当我们带着善意去帮助那些条件比自己差的兄弟姐妹时,一定要记得向对方提点要求,只有这样对方才能摆脱心中的内疚情绪,坦然接受你的帮助。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明天我将继续带你学习《想要家庭幸福,你应该这样做》。
朋友,你好,我是梦菲梦
余生很贵,让我们把时间留给对的人
携手结伴同行,互帮互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