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岚尘
(注:作者现于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读大三,本文作于大一刚入校时,曾获新生文化季征文一等奖)
若长夜的雾霭吞没了清辉,时代的车轮也在沉寂里停滞不前,唯愿你我如燎原星火,素履以往,添彩于文化东南。
—— 题记
东南大学校徽九月,炎夏的余威尚未褪去,东南的校园早已随着18级新生们的到来而焕发出无尽的活力,而热烈举行的新生文化季,一位位怀揣情怀的青春学子汇聚的人文气息,使古老的江左文枢再次闪耀出温润而明亮的光芒。
每位学子在这场文化盛宴中的付出与收获都有所不同,或在“我爱东大”校史校情知识竞赛中大展身手,凝结出源于东大血脉的亲近与归宿感,或在优秀学长学姐的青春故事中坚定信念,确定下未来拼搏逐梦的卓越追求,或在“中华赞”诵读大赛中邂逅经典,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绝美与滋润……
正如里德所言,“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应该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我欣喜地看到,随着新生文化季这自下而上升起的浪潮,在这片科学名世的沃土上,无数文化的萌芽早已繁盛开花,连绵成一片名为文化东南的绿荫,守护着一个个散发着光与热的青春学子。
于我而言,新生文化季中一个个社团各具特色的丰富活动,一场场异彩纷呈的文艺汇演,一次次与名家巨匠的近距离对话,不仅使我们被工科理论与习题数据充斥的学习生活荡漾起文艺的快乐波澜,更令置身东南的我们坚定了全面发展、提升综合文化素养的决心,促成了学子们以昂扬的风貌屹立于新时代浪潮之上的领军气质。
在新生文化季全面开展的盛况中,东大丰富多彩的众多社团作为各类活动的主体,不论是线下活动,还是文艺演出,都从文化的各个角度展示了学子们深厚的文化底蕴,诠释出东大人在大舞台之上勇敢散发光与热的鲜活青春。当大学生活动中心美妙的钢琴声又一次跃出窗外,当焦廷标馆温暖的灯光又一次点亮舞台,当钢菊中挥舞的球拍又一次划出美丽的弧线,恍然间,初入东大时新生文化季多彩的活动又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在学院迎新晚会上与同学一同演唱的《春风十里》将温暖散播在每一个善良温柔的心间,永乐相声社在钢菊的阶梯前让愉悦的笑声消融了黑夜的沉寂,join艺术团话剧《吴健雄》的倾情演绎使“东方居里夫人”的形象深入人心,善渊读书会一场场贴心畅谈的围炉夜话让我们得以分享独到的见解,“百团大战”丰富而成熟的平台在文化的旷野中给了每一位东大人无尽的可能性,不只当下,更是未来。
九龙湖校区李文正图书馆新生文化季,不仅是于视听的层面释放出东大人的光热青春,更是在心灵的层面用文化浸润塑造着独领风骚的文化东南。其中,对我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定是那一场场带来心灵震撼的讲座。永远不会忘记,彭林教授对中国传统文化德与礼的生动阐释,陆挺博士大学生涯“无用之大用”的殷切教导,潘宗光教授“逆境与超越”人生智慧的辩证解析,胡阿祥馆长称南京为“坚韧而光荣的华夏之都”的深刻理解,以及杨毅刚教授“逆境筑梦”之魄力带给我们的感动与震撼……这些精心策划的讲座如同黎明的微光,引领着我们迈入更高远而中正的人生境界。到如今,我仍清晰地记得听完朱苏力教授“天理、国法、人情”讲座之后从教授的思路重新理解曾读过的加缪的《局外人》与北村的《愤怒》时所产生的强烈共鸣与喜悦,以及得知与朱教授理论相关的影视作品《我不是药神》原型为东大校友时的自豪与感动。
或许,我们总能在往后的岁月中重新参与到完美策划的文艺活动中,也能有意无意地重新听闻到新生文化季讲座中并不高深的理论,但我坚信,在我们初入东大之时所有幸获取的这种与东大一脉相承的文化养分,这种可遇难求的心灵震撼,这种在单纯而年轻的心灵中留下的正能量的烙印,将会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寄托,将会是我们沿着无数先贤的轨迹一路放歌一路前行的至高引领,将会是无尽的学子用青春的光与热去支撑起文化东南,乃至文化中国的情怀与担当。
凝视着泉映礼堂之上初晨的暖阳,仰望着六朝松所象征的东大脊梁,无论寒冬或是炎夏,昂扬着青春的炽热活力,积淀着厚重的人文素养,我们都将在这片文化东南的沃土之上描绘出最美的画卷。
四牌楼校区大礼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