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可以影响人的行为和人生态度。因为目标迟迟无法实现,它的信心就会逐渐消失,自我评价会越来越低,对生活极为不满。她越是这样,离心中的目标就越远,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到了最后他会把心思放在别人的成功上,每天想的都是别人会怎么看待他,别人取得了怎么样的成就,他还会有一种被忽视的感觉,并为此受尽折磨,总觉得别人在笑,事实上他拥有的东西可能比别人多,成就也远比别人大。即便如此,他还是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忽视,所以说,到底还是因为他的欲望太多,甚至想得到一切,但无法压制自己的虚荣心,当然他绝不会在公共场合去表露自己的虚荣,因为社会不允许他这么做。但是他们完全可以通过他的行动来了解他的真实想法。
人类如今正处于文明的起步阶段,需要改进的地方不计其数,虽然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一再告诫我们要清除心底的嫉妒,但我们的精神却终究没有那么成熟。我们理解穷人的嫉妒,但是如果有人说自己,即使身处穷困之境,也不会生出点嫉妒,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的。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嫉妒情绪的时候,必须考虑当代人的精神处境。当一个人或者组织受到很多限制的时候,难免会有嫉妒情绪,最糟糕的是当嫉妒以一种极不合理或者极其可恶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我们却不知道怎么样做才能够消除嫉妒,避免随之而来的仇恨。
然而可以确定的是,这个时候最恰当的做法是尽可能不去试探嫉妒,不要去刺激和强化嫉妒。我们或许无法消除嫉妒,但至少可以要求自己不在同伴面前卖弄优越感。因为这很容易损害对方的自尊心,嫉妒的源头证明了个人和社会的不可分割,没有人能够在享有高高在上的权利和地位的同时,不引起他人的反对和抵触。
妒忌也会调戏人与人之间的争端,为了保证生活环境的和平,人类制定了规划。比如人人生而平等,就像社会规则。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一旦遭到破坏,必定引来混乱,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表情当中轻易的看出他心底的制度,人们在形容嫉妒的时候经常会说嫉妒的脸色发青或者发白,从这些领域当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嫉妒所引起的生理变化,或者说它对血液的影响是毛细血管收缩。
毫无疑问,嫉妒他人的人一定会危害公共生活,这种人把全部心思都用在索取和给别人制造麻烦上。每次遭遇失败,都会给自己找理由,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他们好胜心极强,总给人留下一大堆烂摊子,不喜欢与人和平共处,不愿意帮助别人。他们决不会舍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对人心一无所知。他们不会因为伤害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悔,因为有时候别人痛苦,正是他们快乐的源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