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新解》述而篇其四

《论语新解》述而篇其四

作者: 杨洁5576 | 来源:发表于2018-08-21 21:26 被阅读0次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相关人物】:

          周公:  周公旦是孔子最为仰慕的人,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他辅佐武王建立周朝,而且武王去世以后周公摄政,辅佐武王的儿子成王,让他长大以后,国家政权也稳定了,然后把政权又重新交回给成王,这是周公摄政。而周公最伟大的,对人类的贡献,就是制礼作乐。《周礼》,周公所制定的,还有这些音乐儒家讲的以礼修身、以乐养心,礼乐的制度由周公而起来的,这是大圣人。

    【释】:

      吾衰:年老意。

      梦见周公:孔子壮盛时,志欲行周公之道,故梦寐之间,时或见之。年老知道不行,遂无复此梦矣。

    【译】:

          先生说:“吾已衰极了!吾很久不再梦见周公了!”

    【析】:

        孔子年轻时慷慨激昂,想要行在天下实行周公之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在梦中经常和周公交流。而年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他说自己不梦见周公,非常自责。正好反映他内心无限仰慕周公,只是感叹现前社会无法去落实周公之道而已。

          从这里我们体会他的心境,对理想的不放弃。不因为自己年老而放弃对周公的信仰,每天还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学无止境,境界一直在提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释】:

          德:旧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

       艺: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

    【译】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析】:

    志于道,立志要高远,思想方面。

    据于德,为人处世的行为,从人道做起。

    依于仁,仁是内心的修养,外在表现为爱人爱物,比如墨子的兼爱,西方的博爱。依托于仁,内心有了仁才能扩展到爱天下。

    游于艺,礼: 文化,乐: 艺术,射: 军事,御: 驾车,书: 文学、历史,数: 科学。

    这四者的先后顺序、重要程度要就实际情况而论,最后要均衡发展。

    子曰:“自行束脩(xiū)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释】:

          束脩: 一解,脩是千脯,十账为束。古人相见,必执贽为礼,束脩乃贽之薄者。又一解,束脩谓束带脩饰。古人年十五,可自束带脩饰以见外傅。又曰: 束脩,指束身脩行言。今从前一解。

    【译】:

        孔子说:“从带着十脡干脯为礼来求见的起,吾从没有不与以教诲的。”

    【析】:

          尊师重道其实也是为了学生,让他能够起诚敬心,他才能学到东西。凡是“自行束修”,学生自己来带着束修之礼拜孔子(束修以上就是高于束修之礼),孔子说“吾未尝无诲焉”,孔子没有不教诲的。也表明夫子对于学生承诺,只要你能够带着恭敬心来学习,我一定会好好教。

          对那个没有带束修之礼的人,孔子是不是不教表面上看他没有教你,实际上也是在教,他这种做法就是教导人尊师重道,不教也是教。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释】:

    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

    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不以三反隅: 物方者四隅,举一隅示之,当思类推其三。反,还以相证义。

    不复: 不复教之。

    【译】: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析】:

          孔子要教一个人,不是随随便便教,他要看到这个人时机成熟,可以教了,这时候才教,教起来不费劲,学的人也不会感觉到压力。所以孔子的教学法是很好的,是启发式教学,不是填鸭式,这是给弟子足够的自己领悟消化的空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新解》述而篇其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fs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