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读音该变吗

作者: A超然燕处 | 来源:发表于2019-02-20 15:33 被阅读5次

    近来一些字的读音改了,引起了大家的热议。作为瓜众。也了解了一下,卖弄之。

    汉语拼音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是汉字注音的拉丁化。

    古时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古人怎样反切、怎样标注其他字,看了许久,仍不知所云,便放弃了。

    以前识字是身份的象征,老百姓会说不会写,老祖宗怎么说话只有老学究知道。学者按照音韵学的一般分类,把汉语语音的发展分为上古、中古、近古、现代四个时期。上古音是先秦两汉时期以《诗经》音系为代表的语音,明清学者称其为“古音”;中古音是六朝至唐宋时期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语音,明清学者称其为“今音”;近古音是元明清时期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的语音,学者称其为“北音”;而现代音就是以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为代表的语音。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国共产党是汉字拉丁化的推动者。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苏联开始,一直延续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时为止,历时近30年,对中国的文字改革事业,对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方案》,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最初目的是在苏联远东的10万华工中扫除文盲,以解决中国大多数人的识字问题。于是,在苏联的中国共产党员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萧三等人与苏联汉学家合作,研究并创制拉丁化新文字。新文字也在陕甘宁边区推行,效果很好。据吴玉章说,"延安县市冬学中,不到三个月,就扫除了1500余文盲,他们学会新文字,能写信、读书、看报,收到了很大的成绩"。

    汉语言一直是在不断变化、新陈代谢的。在漫长历史中,不同方言区的人们为了沟通的需要,不断地相互模仿,相互迁就,相互融合,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在社会群体间便自然孕育出一种彼此都能懂、中间形态的语言来,即共同语,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普通话。

    普通话产生后,它仍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演化、更新。演化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吸收各方言的成分,以丰富自己;另一方面也会不断创造出新词汇,适应社会的变迁,让语言和社会同步发展。因此,普通话不是固定的,它也在不断变化、推陈出新。

    当然,普通话也应该有规范性,在这方面,字典和官方发布的语音表就是规范。读音总是变来变去,不仅不利于沟通交流,造成一定的混乱,也会给大家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如果要对拼音进行改动,起码得遵守一定的程序,明确建立改动拼音的原则,比如,所谓约定俗成原则,简单而言就是少数服从多数。但是,对于古诗词当中的一些读音,为了语音语感背后的文化寓意,就不能简单地“将错就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诗读音该变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ic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