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课程的逻辑》有感2

读《课程的逻辑》有感2

作者: Julie_Liping | 来源:发表于2017-11-16 12:58 被阅读0次

钟教授在《课程的逻辑》一书第四章节——《课程发展的回归现象与非线性模式》论述中,提到的一些观点,令我印象深刻,颇有感触。书中提到:“教育不仅是授于知识,而且在与训练并形成能力。”基于“训练”的定义,过去至今形成的训练模式主要有“形式训练说”:旨在使儿童掌握现成的知识、技能,以形成的学术体系学习现成的思考方式;另一种是“实质训练说”:则是以现成的成人社会为模型,通过学习社会生活经验,使得儿童自然地溶化于成人之中,以求得现存社会的进步。前者是着眼于过去的教育,后者是着眼于现在的教育。但是在21世纪,面处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必寻“基于思维的创意与跃进的技术,培养儿童的探究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着眼于未来的教育。基于这个观点,所以当下的教育应该有“新形式训练说”。只有这样, 才能使得学生在习得学科基本内容的过程中,同时也训练思维、判断、问题解决等等的能力,能够在世纪的生活情境中形成有效的智力与知性。结合英语学科教学,我的体会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的确存在着一些现象。有些老师在教学中一未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偏重语言结构,教师的课堂缺乏“活”性,给予学生过多的牵制和束缚,为了保证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做到“有话可讲”,给了较多的语言支架,长此以往下来,学生的英语学习变成了只是知识结构层面的训练,且训练的能力水平也停留在较低阶段,以认知和模仿为主。另一些教师则是为了追寻所谓的教学气氛和新型学习方式,设计了看似热热闹闹的活动,其旨在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但是却忽略了活动设计与教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忽略了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所以,结合钟教授书中的观点可以说,片面的追求能力训练忽视知识学习不可取,片面的追求知识学习忽视人的特性的发展同样不可取。在两者中,我们需要有扬弃与传承,需要有回归和统一。“课程不是自然的实物而是文化性的”,我想说,教育不是目的性的任务而也是文化性的。

相关文章

  • 读《课程的逻辑》有感2

    钟教授在《课程的逻辑》一书第四章节——《课程发展的回归现象与非线性模式》论述中,提到的一些观点,令我印象深刻,颇有...

  • 读《课程的逻辑》有感

    做综合实践活动也有几年了,但是对为什么去做综合实践活动也没有去主动理解过,今天读了《课程的逻辑》这本书,对综...

  • 读课程的逻辑有感

    这两周,我读的是“创建个性的学校文化”这一章节。 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对于课程改革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内...

  • 读《课程的逻辑》有感(一)

    初翻《课程的逻辑》 这本书感觉是这应该是一本讲述生硬理论知识,不一定接地气,不能吸引人饶有兴致的上手阅读的...

  • 读《课程的逻辑》有感1

    钟启泉教授大名可谓是如雷贯耳,一直非常敬仰,几年前我也有幸听过钟教授有关课程改革主题的一次讲座。但是钟教授的专著倒...

  • 读《课程的逻辑》笔记2

    读了《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 一章之后,感同身受。新课程改革实施十几年来虽取得一些成效,但总感觉雷声大,雨点小。...

  • 《课程的逻辑》读而有感七

    人的大脑左半球主要处理语言、逻辑、数学和因果等功能,即所谓学术方面的能力;而右半球则是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图片和...

  • 2017-10-2课程改革重在课堂改革    课堂改革敢于课

    课程改革重在课堂改革 课堂改革敢于课程实践 -----读《课程的逻辑》目录、引言 狭义上逻辑既指...

  • 读《课程的逻辑》第二章有感

    《课程的逻辑》的第二章为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 本章中我首次细致的了解到何为“研究性学习”。文中提到:第...

  • 读《课程的逻辑》引言

    学校课程是师生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中,展开文化探索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并非单纯预设的"跑道",而是沿着"跑道"跑的过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课程的逻辑》有感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jl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