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与跑步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读书
如果他们不是父子,会成为一对好基友吗?

如果他们不是父子,会成为一对好基友吗?

作者: 用户已注销啦 | 来源:发表于2016-09-08 22:47 被阅读172次

    不管我活着,

    还是我死去。

    我都是一只牛虻,

    快乐地飞来飞去!

    ——《牛虻》

    之前对于《牛虻》的印象,全部浓缩到这句话里面,于是便从这句话里面脑补出一个画面:一个人遭遇了生活的各种挫折和苦难之后,依然抱着一颗乐观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心,对于生活抱有最初的热情和感受。

    如今终于把《牛虻》这本书看完了,好像自己的猜测仅仅对了一半,或者是一半都没有。之前有人说这是一本革命小说,跟《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有一拼,可对于我而言,这更像是一本情感小说,整本书中印象最深刻的恐怕是亚瑟对于蒙太尼里主教的“埃勒克特拉情结”式的爱,如书中维达所说,“他们彼此竭诚相爱,就如同一对情人,绝不止是师生的情感。亚瑟对于蒙太尼里是差不多连他脚踏过的地面也要崇拜的。”


    主人公亚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英国富商家中,名义上他是富商与后妻所生,但实则是后妻与蒙太尼里的私生子。当时的意大利正遭到奥地利的侵略,青年意大利党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吸引着热血青年。亚瑟决定献身于这项事业。而蒙太尼里神父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却想方设法予以阻挠。

    后来蒙太尼里调到罗马当了主教,警方的密探卡尔狄成了新的神父。在卡迪的诱骗之下,亚瑟在一次忏悔之中透露了他们的行动以及战友的名字,使战友被捕入狱。詹玛以为是亚瑟告的密,愤怒之下打了他耳光,而之后亚瑟也意外得知蒙太尼里竟然是他的亲生父亲。于是他的信仰瞬间崩塌,写出了“我相信你就像相信上帝一样。上帝只是一尊泥塑像,一钉锤便可砸的粉碎:你一直在用谎言欺骗我”又加上一句“到达西纳港口打捞我的尸体”。然后他伪装了自杀的现场,只身流亡到南美洲。


    在南美,亚瑟度过了人间地狱般的13年,这13年的煎熬也使得他患上了一种疾病。流浪生活磨炼了亚瑟,回到意大利时,他化名为牛虻,以犀利的笔法揭露教会的骗局,同时和他的战友们积极准备着起义。在一次偷运军火的行动中被敌人突然包围,亚瑟掩护其他人突围,自己却因为蒙太尼里的突然出现而垂下了手中的枪,不幸被捕。

    到这里我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牛虻,被他历经磨难、九死一生依然“爱父”不变而深深感动。对街头受伤的流浪儿童的细致入微的照顾,使得牛虻这个铮铮硬汉显露出温情的一面,让人感到亲近,他的那些乖戾言行也才更让人理解。他冷峻的外表、尖刻的语言、辛辣的文章,早已经没有了当初小亚瑟的影子。然而纵使他脱胎换骨,不变的是他的一颗依旧滚烫而敏感的心,只是用一种看似扭曲的方式表达出来,而这更有着不同凡响的震撼力量。年轻的亚瑟早已死去,沧桑的牛虻无论在出场之前还是出场之后都是为了复仇而活着。


    在监狱里,亚瑟动情地诉说了他的悲惨经历,企图打动蒙太尼里,要他在上帝(宗教)与儿子(革命)之间作出抉择(在我看来这便是整本书的高潮)。最后神父还是放弃了他,阿瑟也选择了忠于自己。在面对追求的时候,他们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我什么也不要求你。爱,怎么能够强迫呢?你可以自由选择,看我们哪一个是你最爱的。你如果最爱的是上帝,那你就选择他。”亚瑟最后死了,蒙太尼里也死去了。“不管他是不是敌人,你是爱他的,爱他比世界上任何人都厉害。”

    “敬爱的红衣教主,罗伦梭·蒙太尼里大人,因心脏动脉瘤破裂在拉文纳突然病逝。”整本书结束了,打动我的也不是什么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而是亚瑟和他父亲之间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他们注定要互相伤害、然后在绝望和痛苦选择死亡。肉体的死亡是其次,年轻的亚瑟早已死去,沧桑的牛虻无论在出场之前还是出场之后都是为了复仇而活着。”

    如果他们不是父子,会成为一对好基友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他们不是父子,会成为一对好基友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ko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