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1日起,新版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北京的生活垃圾分为四大基本品类,设四色垃圾桶。其中绿色桶是厨余垃圾,蓝色桶是可回收物,红色桶是有害垃圾,灰色桶是其他垃圾。
笔者看到,各个社区、村镇都开始对垃圾分类进行宣传,设置了四种颜色的垃圾桶,垃圾分类正式走进人们的生活。对于绝大多数居民来说,可回收的垃圾和有害垃圾过去都有一定认知,比较好记,操作起来基本没有问题。所以,如何把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这两类垃圾分好、处理好,就成为了正确垃圾分类较为关键的一环。为了方便大家查询,北京市城管委还开发了“北京市垃圾分类宝典”微信小程序。但凡有不清楚的分类,只要在上面输入文字、图片,甚至是语音,马上就有答案,非常方便。
任何一项新政策实施都需要由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垃圾分类也是如此。笔者看到,还有一些居民不认真分类随意丢弃垃圾,哪个垃圾桶空着就往哪个垃圾桶扔。而《条例》规定,个人未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由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进行劝阻;对拒不听从劝阻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应当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报告,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给予书面警告;再次违反规定的,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条例》明确,对于应当受到处罚的个人,自愿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社区服务活动的,将不予行政处罚。
现在生活垃圾传统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燃烧和填埋处理。填埋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并且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燃烧处理虽然不占用土地资源,但也会产生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垃圾分类是一项变废为宝、资源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的工作,其具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方重效益。垃圾分类意义重大,目前既需要积极宣传引导,也需要采取强制监督,这样才能帮助居民形成有效的垃圾分类习惯。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化的工程,短期内似乎难以看到明显成效,但从长期来看,垃圾分类对人们改善和保护生活环境意义重大。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不仅仅是对人居自然环境的保护,还能够避免资源浪费,同时也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这样的好事,希望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进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