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也需要强制?

作者: 七乡师者 | 来源:发表于2020-09-18 00:18 被阅读0次

    垃圾分类也需要强制?

    ——从垃圾分类谈“素质”

    写在前面:

    在所谓的忙碌中不知不觉搁置了两天的微信公众号,当然地也近两天没能去专心阅读爱书,郁闷的心里不是好滋味。我讨厌这样的无聊生活、更讨厌自己的不坚定。同时也让“期待”我发文的朋友们对我不禁有些失落,在此我深表歉意。

    我不喜欢这样的忙碌,不喜欢所谓的搁置,一切的一切都是为自己寻找着各种各样的借口。这是半年来对自己的一次“忠告”。

    前几天我在某个州广播电台的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这么一条信息:xxx地区和街道的垃圾要进行分类!这种行动本不太新奇,但感到值得一提的是文章里面规定道:为了......xxx政府附近是“强制性垃圾分类”!

    “强制性”!本来好好的一个利国利民的倡议、“行动”被弄得那么低俗。对于很多没有太高素质,或者说比较落后的地区,为了能让人们改变以往不良的行为习惯,捎带“强制性”是可以理解的,甚至于对某些行为举动用法律来强制性制裁更可以理解。但是说实话垃圾要强制分类我不太理解,那么“小”的事要“强制性”吗?

    不管垃圾分不分类,人们都要倒或扔垃圾,都要走到放置垃圾处或者垃圾箱旁完成这个“任务”。那么,既然必须要倒出垃圾、必须要来到垃圾箱旁,面对眼前的两种放置方式需要“强制”吗?这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往左跨一步或者再往右多跨一步。这也要“强制”?

    因而,我不禁想到一些类似的现象:学校里打扫卫生的时候有部分学生已经把垃圾抬到了垃圾车旁却把垃圾倒在了地下;公共厕所里,明显的字眼“往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可是偏偏就有那么一些人不愿意多走这么一小步......

    其实人类这样发展下去是可怕的,这是社会越来越需要发展而人类素质越来越低的恶性行为。说起素质,我想起上一个月读到的清华大学政治系学者、作家刘瑜教授在她的《观念的水位》这本书里的一篇文章《素什么质》。

    文中列举出了很多看似小事却能反映出人的大素质的现象,比如:中国人大多不爱排队、乱闯红灯、说话不礼貌......值得深思的是:对于小事所应具备的“小素质”都没有,那对于大的事会是怎样呢?

    看看校园里:午休、晚休要安排专门的老师值周监督、排队吃饭要老师监督、下课上厕所要老师监督、课间做操要老师监督、学生的穿着要老师监督、理发佩戴要老师监督、指甲也要老师监督......学习、卫生、安全等等等等没有什么不需要监督。纹身、耳环、项链应有尽有。难道真的因为他们是学生、是未成年人就需要这样的“监督”吗?试想:万事都要通过这样的监督才能“约束”,这样的成长可靠吗?这样的成长将来能融入社会潮流吗?

    最可怕的是我们要意识到上一代人的素质会“传承”给下一代,要知道给下一代所取到的榜样效应是什么!同时,同一代人之间的“素质”也需要榜样“传承”。

    在学校里,学生需要高素质的教师“传承”。可是,站在老师的角度,我们作为人师又应该怎样起到素质榜样效应呢?爱心引导、民主教育、为人师表......在师德师风的“制约”下,我们提升到哪一步?回望学校,或多或少值得惊讶、值得反思。

    在社会上,“素质低”的民众需要“素质高”的官员去教化管束,但是放眼官员的素质,不免叫人心惊胆战。今天打开一张报纸,我们看到一个官员因为贪污几百万锒铛入狱;明天打开一张报纸,也是这样锒铛;明天再点击一个网站,看到某政府官员强拆逼得某人上访......当然此类官员也许不具有代表性,但是此类故事层出不穷却是事实。

    而在家里呢,家长为孩子起了什么样的素质榜样效应?由于文化素养、所处环境等因素影响,越是偏远的山区越令人担忧。自己监督不好、教育不好自己的子女,还一意孤行、错误地妨碍、威胁老师批评、教育子女,这样的怪像在农村地区越来越严重。难道真的是《未成年人保护法》起作用了吗?其实不然,定性为“坏”的老师的确会存在,这是自然发展的合理性。但是一味地指责老师,无节制地“支持”孩子是可怕的。试问:孩子抽烟作为家长不知晓吗?孩子身上全是纹身作为家长不知晓吗?孩子不学习天天违纪作为家长不知晓吗......这都是家长们惯出来的。

    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到最后的在家里,不良行为的产生一旦定性为由于微小的、不起眼的“素质”而引起,那就该重视——重视小的一举一动、重视彼此的素质提升、重视“上与下”的美德传承。

    当然地,回到标题上就是重视轻而易举能做到的垃圾分类,这是为了提升我们的子孙后代生存环境而提出的一项伟大举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垃圾分类也需要强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wff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