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本书,一个新的概念:所谓的流量池,其实就是各个平台互洗流量,达到自己的商业变现的目的。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和感悟。
流量池,其实是一种思维,通过做好现有存量,做到更多的增量,再通过持续运营,做到更多增量,如此循环往复。本书更多是偏重于市场营销方向的,但是对于做增长运营的小伙伴来说,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再来看看百度词条对于流量池的解释:
流量池的建立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种情况而提出来的。
第一、流量的即时效应比例不高。有急迫需求的流量的比例不高。而又兴趣、有意向的流量肯定比有及时需求的多好几倍。
第二、人都有选择的习惯。在同等条件下,人们会自动选择感觉更好的那一个。而感觉是对比出来的。因为流量池可以把沟通时间有效延长。
第三、人们会下意识选择行为成本最低的行为来执行。流量池是网络成交行为中成本相对比较低的行为模式
第四、可以把有效流量和垃圾流量进行分流,传统的方式无法把有效流量和垃圾流量分离出来。只能把急迫需求和潜在需求分离出来。浪费了大量的有效流量。
第五、可以多次使用一次营销带来的流量。有了流量池储存流量。我们就可以随时和流量池的对象做有效沟通。
第六、提高成交率非常明显。一般比没有流量池的成交量上升一倍以上。
也变相验证了流量池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任何企业通过互联网做生意,都需要流量的,这简直就是一切生意的基础,是最重要的。
杨飞在书中提到"传统广告四件套",即传统广告中可以采用四种手段(强化客服电话,放置二维码,推荐关注微信,给出百度搜索关键词),来提升转化,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
流量思维指获取流量然后变现流量,这显然已无法解决今天的企业流量困局。流量池思维则是要获取流量并通过存储、运营和发掘等手段,再获得更多的流量。这个观点我在上面已经阐述。
无论是App品牌展示、图片二维码、视频贴片、搜索竞价、口碑软文,还是后起的DSP、feeds、小程序、短信公众号等方式,都让用户增加了一个闭环型动作——最终点击购买。
一切品牌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转化,做品牌可以不说转化,但是做营销,最终目的一定是转化。
百雀羚的刷屏级的案例也给了我们启示,不要让用户做过多的事情,不要把用户想的那么聪明,很多人的注意力就那么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把最终的信息转化给用户,那这个用户很有可能就流失了。
所以,移动营销的关键就是当下的转化!用手机上的展示内容吸引用户在当前场景下迅速完成转化。凡是让用户增加购买难度、跳出当前页面,或者关闭内容等待下一次重逢的,都是令人可惜的浪费。
对于绝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我还是建议珍惜一点一滴的流量,聚沙成塔,能转化必转化,能“品效合一”就一定不要“品牌务虚”。但是能做到品效合一的公司,还是很少见的。这考验的是运营人员的运营思路,把细节都想到,多去模拟几遍总不会错。
“相比于传统广告的品牌曝光、饱和式投放、内容营销、公关事件等手段,我心里清楚,咖啡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交饮品,将大部分广告费用拿来作为用户补贴,激发老用户分享好友拉新,将是最核心的获客手段。”
那对于一款知识付费类型的产品呢?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最核心的霍克手段?什么样花式发钱的方式才会让用户喜欢?联合ip来做,发周边,还有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让用户嗨起来?
从第四章各类裂变案例中可以看出,在裂变的营销逻辑中,有三个起始性关键因素需要重视:种子用户、裂变诱饵和分享趣味。
根据流量裂变系统的几个关键点,总结起来会得出一个等式:流量裂变=平台+创意+福利+技术
时间节点是必须要考虑的变量。正常的事件营销时间最好安排在周二到周四,因为很多人这段时间都在上班,看到一个事件爆发可以顺便吐个槽。
DMP的神奇之处还在于跨屏投放和对“人”的追踪。当DMP发现这个人在移动端已被广告信息覆盖5次,那么PC端将不再向他展示。
在我们整理案例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的落地页都存在很大问题。品牌会把太多冗杂的信息放在落地页的点击页面上,这是特别错误的思路。
在流量池思维的图谱中,列举了七种入水口:品牌、裂变、微信、事件、数字广告、直播、BD。这是一种整合的流量获取方式,从直播的受众人群分析中可以看出,如果企业想借助直播平台做营销,那么必须要让营销内容有三个明确指向:年轻化、趣味性和爆点密集。
附上文章内作者提出的:完整的拉新变现模式,一共分五步:
通过建立品牌、推广、营销等手段获取新客户
通过运营和有趣的惊喜营销提高活跃度
通过与用户的强链接提高留存率
快速为用户搭建使用场景,转化流量,获取收入变现。
对外的落地页,你想让用户做什么样的行为,这个行为的引导tab应该是放在最容易让用户看到的地方,比如:在打价格战,希望用户首先看到优质便宜,进而引发购买,此时海报的设计应该也要按照最终的目的来进行设计。
杨飞老师在书中一直强调:一个app自诞生之日起,就应该有裂变属性。如何让老用户觉得有趣,有归属感以及获得相关利益的方式自发传播,再次带动新的流量,实现新一轮的拉新转化,这是每一个运营人和营销人需要思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