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提到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系统1往往被统称为直觉或者惯性思维,系统2则被称为理性思维。
比如说,如果有人问你地球是什么形状,你肯定会不假思索的回答:是球形。这是凭借着我们学到的知识得出的结论,所以不需要思考也能直接回答。但是在早期古人认为我们所处的空间是天圆地方的,而在西亚人看来大地只不过是漂浮在海洋上的半球,而古希腊人直接将大地看做一个扁平的圆盘。随着人类思想的进步,希腊人提出了地球的概念,并且是第一次提出地球是一个球形。在每一个时代,一个观点被提出经过验证并传播后,这个观点就会成为那个时代正确的东西。而我们在此基础上的惯性思维,会让我们陷入思维的陷阱,会让我们误以为我们认知的就是正确的,所以停止追求真相。也就是说惯性思维,会让我们在思维上产生盲点,无法真正看清事情的全貌。那么惯性思维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坏处呢?
1、惯性思维易导致无知
有一个故事是讲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口扫地,一个穿着绿色衣服的人走过来,询问孔子的学生:“请问一年有几个季节”。孔子的学生回答道:“有四个季节”。而绿衣服的人却反辩道:“明明只有三个季节”。两人争执不休,,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绿衣者就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绿衣者磕三个头。此时孔子走过来,学生上前询问:“老师,请问一年有几个季节?”。孔子看了一眼绿衣者,答道:“三个季节”。学生不解,但只能遵守诺言,向绿衣者磕了三个头,然后绿衣者便高兴的走了。学生追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为何要说三季呢?”。孔子说:“刚才的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回答三季它才会满意,你讲四季到晚上都争执不完。”。这就是俗语夏虫不可语冰的由来,但同时也说明了,如果我们只依靠自己的经验来判断事物,那么我们既无法了解事物的全貌,也容易显示出自己的无知。
2、惯性思维易错过新思想新概念
讲一个伟人的八卦故事,大家都知道爱迪生是直流电之父,特斯拉是交流电之父。两位都是当时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说:天才是由1%的灵感,99%的勤奋组成。爱迪生是努力的天才,而特斯拉则是灵感的天才。1884年特斯拉第一次去到美国,他拿着前雇主写的推荐函去到了爱迪生那里,然后爱迪生雇佣了他。1919年,爱迪生告诉特斯拉,如果他完成马达和发电机的改进工作,爱迪生将提供给他惊人的5万美元(如计入通货膨胀,相当于如今的一百万美元)。工作持续了将近一年,他几乎将整个发电机重新设计了,使爱迪生公司从中获得巨大的利润和新专利所有权。当特斯拉向爱迪生索取5万美元时,爱迪生回答:“特斯拉,你不懂我们美国人的幽默”。随后特斯拉意识到交流电的广泛市场,但是爱迪生钟爱自己发明的直流电机,并且拥有一家电气通用公司专做直流电生意。他拒绝接受特斯拉关于交流电的思想,并且极力打压特斯拉。纵观过去,关于此类事件还有很多,在西方常常有提出各种新颖观点而被打压的伟人,这里就不赘述了。从爱迪生的例子可以看出来,当时他局限于自己思维的惯性或者说是盲点中,也可能是为名为利而拒绝接受新的技术变革,拒绝接受交流电。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技术力量不断推动人类创造新的世界。科技在进步,从早期的pc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新的思想和概念正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如果现在我们还坚持着传统的那一套思想,那么我们很容易被时代的浪潮淹没。不要被惯性思维蒙蔽,尝试着用新的思维方式去接受拥抱变化,去踏上时代发展的平台,借势成长。
3、惯性思维让我们错过生活更多美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越长大我们对世界就越缺乏好奇和新鲜感。小孩时期,我们很爱问各种问题,问很多为什么。天为什么是蓝色,我们为什么是人类等等。每天匆忙奔波,很少再去留意身边的细节小事。我们像是生活在一个模版之中,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走什么样的路径,对什么东西该有什么样的感受,就像早已写在程序中的代码,只等着我们去运行。像以前或者说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人都认为做公务员或者公职人员才是正经职业(并不是指公务员不好),所以我们毕业后就开始去参加各种国考、省考,就是为了进单位拿一份铁饭碗,却从没有想过去尝试新的挑战。当我们看着每天都看过的蓝天,也很少再为它每天不一样的美丽而触动、停留。当我们逐渐丧失对细枝末节的感受力时,我们很难去深层次的发掘自己内心的情绪和需求。
我们的大脑其实很爱偷懒,遇事总是爱凭直觉先思考。那么我们要如何规避惯性思维,学会用慢思考呢?首先我们要积累有价值的思想经验。一个人只有经历过一件事,才会明白这件事的真正意义。但是我们要在没有人迹的路径中走出一条通往真理的道路是很难的,除非我们曾经走过这条路,或者我们可以沿着先人的足迹,一边行走,一边感受,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向真理。其次,我们要学会辩证的看待世界,不要轻易肯定一件事物的正确与否。当然不是每件事都需要这样慎重的思考,对于我们已经熟知的事物可以稍加判断,对于不清晰的概念,仍需要我们多方收集,小心求证。最后就是要永远保持好奇心,学会用不一样的视角去看待身边的平凡小事。从平凡中体会出美与不俗。用这三点不一定真的能彻底摆脱惯性思维,只要有思考就肯定会存在一些盲点,但只要我们去思考我们的思维,多发现事物的本质,就能很好的规避快思考所带来的缺陷与不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