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青 来源:嘉会读书
最近为了推广新书《We Chat <红楼梦>》做了几场活动,我不止一次被问到同一个问题:“如何看待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
在此之前,我还真没正儿八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似乎它不是个问题。现在细细想来,宝黛爱情之所以迷人,大约是因为它既符合人们对爱情的所有幻想,又打破了人们对爱情的所有幻想。
最美好的爱情什么样?民间有个粗鄙的说法:王八看绿豆,对眼了;文艺青年表达得诗意一些:当我的目光投向你时,你正在凝视我;时下流行的说法是:确认过眼神,是对的人。
贾宝玉说得更直白:“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林黛玉想的是:“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我等普通人对爱情最浪漫美好的想象,无非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一见钟情,两情相悦。而且爱情又是何等娇嫩的事物,它沾不得衰老、丑陋、贫穷、庸俗,美好的爱情似乎只能与青春美貌、锦衣玉食、风花雪月相关联。
宝黛二人,一个帅哥,一个美女,正值青春年少,出身贵族,家世显赫,一双璧人不问柴米油盐,不理俗事杂务,只与琴棋书画为伴。灵魂上找到soul mate,精神上契合三观,物质上不愁吃穿,还有一堆丫鬟婆子小厮们伺候着,另有婆婆妈妈们宠溺着,这样的爱情之花何等娇艳!
其实在《红楼梦》之前,中国古典戏曲小说中有很多这样才子佳人一见钟情、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戏码。不过,曹雪芹在第五十四回借贾母之口对之前的才子佳人套路进行了批判:“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因此,宝黛之间的爱情又不同于之前的才子佳人爱情套路。之前的故事往往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完美终结,而曹雪芹恰恰推翻了这个完美结局模式,一是宝黛未能终成眷属,二是宝玉不屑仕途经济,洞房花烛和金榜题名一个都没实现。
所以,《红楼梦》就超越了之前的爱情小说,宝黛爱情也超越了传统的才子佳人套路,更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因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家庭环境中,宝黛之间的情愫只能偷偷生长、暗暗传递,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谁也不能越雷池半步。可是黛玉没有父母,宝玉的父母并不属意于黛玉,这就注定了二人之间的爱情只能以悲剧收场。
如果宝黛也在大观园里私定终身,宝玉高中状元,光明正大迎娶林黛玉,《红楼梦》就跟之前庸俗的才子佳人小说没有什么不同。它的价值高就高在打破了大家关于才子佳人美好爱情的幻想,告诉世人在当时的社会,别管你是否有木石前盟,别管你是否一见如故,婚姻大事由不得个人意愿。
一见钟情又怎样?两情相悦又怎样?传统的婚姻从来就不是基于爱情之上的。于是那娇艳的爱情之花在风刀霜剑之下迅速凋萎,黛玉泪尽而亡,宝玉回归大荒。
宝黛爱情就像一件费尽心血精雕细琢的玉器,眼看就要切磋琢磨得美轮美奂了,却又毁于重锤。世上最令人心痛的事情莫过于构建起一个美好的幻象,再击毁它,这种由美的毁灭所产生的美感比起大团圆结局具有更深沉的张力和更浓重的悲怆,所以它就美得更有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