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魔圈

作者: 四字真言 | 来源:发表于2020-11-03 23:51 被阅读0次

朱小四

《再塑生命的人》并不是一篇特别重要的文章,可是次次和学生学习,我都会情不自禁掉进海伦·凯伦魔圈里。

海伦·凯勒命运多舛:一岁半发高烧,失去了听力、视力。一直到六岁,她都生活在无声、无色的黑夜里。

海伦·凯勒又是一个奇迹: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值得关注的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美国《时代周刊》评选海伦·凯勒为“20世纪美国10大偶像之一”。

如果我们仅仅读课文,就会认为海伦·凯勒的成功完全是因为莎莉文老师的真情付出和教导有方。

但只要你读读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会明白:海伦·凯勒之所以成为奇迹,是社会、家庭和她个人努力的结晶。

当时美国聋哑学校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社会已经很关注对残障人的教育。莎莉文老师也是一个盲人,她就是在聋哑学校接受教育,并在社会慈善机构的帮助下重新获得光明的。莎莉文老师能到海伦·凯勒家当家庭教师,是海伦·凯勒的父亲给莎莉文毕业的聋哑学校写信,希望请到一名家庭教师。而建议他写这封信的人,竟然是电话的发明者贝尔。

也许有人会说海伦·凯勒家一定是达官显贵,其实她们就住在偏僻的山村,父亲是一个报刊的编辑。但就是这样一个家庭,从来没有放弃对海伦·凯勒的爱和治疗。他们家四个孩子,海伦·凯勒是获得爱和自由最多的人。

莎莉文老师最初只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但她进人海伦·凯勒的生活以后就再也没有离开,爱情和婚姻都没有使她离开。我想,这除了我们想到的伟大和无私,也跟海伦·凯勒的个人魅力分不开的。

海伦·凯勒是一个时时刻刻都对外界保持好奇心的人。不管是知识还是外部世界,对她都充满了诱惑。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有梦想,敢去追。仅仅从她实现了大学梦就可以看出来。

我在领着学生学习的这篇文章的时候,试图从故事性和人文性来解读。

课内一个主问题:海伦·凯勒是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合上课本,每人一句讲述那个给海伦·凯勒第二次生命的人。

背景补充探讨: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滋养出海伦·凯勒?

学生在讲述故事的时候明白了莎莉文的重要意义。而在聆听探讨中,嗅到了人道主义的味道。

学会感受爱和去爱人应该是语文的永恒的使命。教学生用历史视角专注个人轨迹是不是也是语文老师应该去做的?

学生在探讨关于贫困户和残疾儿童时智慧的言论让我很是受用:物质的贫穷和身体的残缺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认知的缺陷和心的荒漠。

相关文章

  • 海伦·凯勒魔圈

    朱小四 《再塑生命的人》并不是一篇特别重要的文章,可是次次和学生学习,我都会情不自禁掉进海伦·凯伦魔圈里。 海伦·...

  • 读《我生命的故事》有感

    今天我读完了海伦•凯勒写的我生命的故事》,这本书记录了海伦•凯勒的一生,读完后,我有很大的感触。 海伦•凯勒在很小...

  • 2017-11-28

    海伦·凯勒的名言

  •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自传作品讲述海伦凯勒变成盲聋哑人后的生活。刚开始海伦凯勒的情绪非常暴躁常常发脾气,...

  • 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Helen Ke...

  • 海伦 凯勒

    教学想法: 现在的孩子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如果说让他们去说艰苦奋斗,简直就是空口说白话,不是假大空也是假大空,如何教...

  • 海伦•凯勒

    这世界上的名人,伟人 ,多得数不胜数,每个人都有一个精彩的只属于自己的故事。我其中最敬佩的是海伦凯勒,她看不见...

  • 海伦·凯勒

    儿子问我,爸爸海伦凯勒是盲人吗?儿子别闹,海伦凯勒是卖眼镜的。 后来我百度了一下,才知道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的女作...

  • 《海伦·凯勒》

    凯勒是在还差三个星期就满88岁的时候去世的。她曾说过:“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尝试着不去墨守成规,比如,不是...

  • 2018-09-13读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章作者:海伦.凯勒,一个伟大的人物。主要介绍了海伦.凯勒变成盲哑后的生活。刚开始的海伦对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海伦·凯勒魔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hdw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