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午后安静而惬意,客厅里弥漫着栀子花熏香。我拿起手机,全身心地投入到影片《银河补习班》中。
该片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80、90年代,讲述了一对父子跨越漫长时光收获爱与成长的亲情故事。故事内容无需剧透,只觉看过之后心情沉重却又轻松,阴郁又明朗,五味杂陈。不过,慢慢回味,细细思量,我还是观有所感,学有所获,补习到了不少东西。
身教胜于言教
影片中,作为一个出狱人,马皓文在与儿子一起生活的日子艰辛不易,做民工、卖血,甚至为了保护儿子被不良青年殴打致伤。儿子看到爸爸那么勇敢,在纸条上写下:
“爸爸,像你一样勇敢,不放弃。”
纸短情长。朴实的话语却蕴藏着无尽的精神力量。无论是在洪水灾害中遇难还是在浩瀚太空中失联,在生命的最大绝境中,马飞看到这张纸条便想起那个最了不起的父亲。他一次次迎难而上,又一次次攻坚克难。
另外,在点着蜡烛的昏暗房间里,马皓文在微弱的灯光下翻阅资料,做着自己的工作睡不着的儿子问爸爸,“我睡不着,可以看书吗?”爸爸的回答是:“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儿子爬起来开始学习。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儿子开始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他发现:认真听课后,那些陌生的东西竟变得简单起来。
身教胜于言教,多么简单朴素的道理。然而,我们“教育者”(家长和老师)常常忽略,或是“明知道”却“做不到”。
比分数更重要的还有很多
1.独立性,是孩子未来生活的脊梁。思考力,是孩子未来生活的第一竞争力。
“我才不在乎你有没有拿到年级前十,我在乎的是你脑袋是一直在睡觉,还是一直在思考。”
洪水紧逼,所有人撤退。爸爸哀求武警部队人员,借用喇叭在风雨中高喊:儿子,如果你能听到,请你看看身边有什么可以用的东西。动动脑子,爸爸相信你会出来的!爸爸相信你!
马皓文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一再强调“一直想”,其实他所注重的正是如今我们诸多人所忽视的——思考力。家长包办式抚养,学校灌输式教育,曾几何时,我们无微不至地照顾和急于求成的讲授让我们的孩子过早地失去了独立性和思考力。
缺少了独立,才有了巨婴和啃老族;缺少了思考力,才容易在现实生活的巨浪中被裹挟前行,随波逐流。
2.梦想是人生的动力,有梦才有诗和远方。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荧屏上的这段话给我强烈的心灵震撼。每位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就像拉弓,作为教育者,我们应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找到人生的“箭靶子”,使他们的努力有的放矢。
“我有我的骄傲,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桥,修好这座桥,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这是马皓文对儿子说的一段话,动人心弦,引人深思。
作为教育者,我们人生的“箭靶子”找到了吗?我们心中的那座桥是什么?我们有没有修好这座桥?恐怕答案不尽人意。生活中,有多少人是碌碌无为地慵懒混日子,有多少人在急功近利的世俗中丢失了自我……
心中拥有梦想,人生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拥有梦想,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才会有前进的力量,才能一步一步走向诗和远方。
3.积极乐观、阳光开朗的心态,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
影片中有一幕特别熟悉——高考撕书,纷纷扬扬的纸片似雪花飘飘。这种释放压力的方式固然可以理解,然而,这一行为背后折射出的问题更值得深思。
此时,影片中的一个疯子更令人刺目。他是阎主任领养的儿子,虽以“状元”成绩进入大学,却因遇到挫折,又得不到父亲及时的开解而跳楼自杀,变成疯子,令人唏嘘。
这样的“教育悲剧”,虽然不乏一定的夸张成分,但却是我们现实教育生活的映射。我的身边就早已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有考上山东大学却因有肝病而精神失常的;有成绩优异却因遇人不淑而患严重心理疾病的。这些令人痛心疾首的例子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我们(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吗?
健康快乐地成长远比优异的成绩更重要。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们才能生活的更快乐甚至更精彩。
教育的本质是让接受教育的人变得幸福,变得强大。教育中,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分数不能决定一切,成绩也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了解教育的本质,精心呵护和培养孩子的能力,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让孩子在受教育的同时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实,很多关于人生的领悟,关于教育的道理,我们都懂。只是,在行走的路上,我们很多人都渐渐忽略或是遗忘。像《银河补习班》等影片,帮助我们把之前学习过却丢掉的东西又重新补习回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