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非强求,发乎关切
我们总是把道德理解为应该,这是你应该说的,那是他应该做的。但是,人人都知道什么是应该,却为什么少有人真正去践行?可见,“应该”两个字,理由不够充分,力量也不够强大,不足以真正促使人,发自内心向善、求善、行善。
那么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就来看看,道德的真正驱动力到底从哪里来,以及什么是道德最真切的目的,是问责他人,还是我们每个人扪心自问,最后要说说“受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
道德这个东西我们都误解了,它从来都不是去强求别人,我们很多时候以为道德,它就是强求别人。你应该做什么,你怎么不怎么,你这个人道德不道德,你做得怎样。道德不是强求别人。因为每个人的处境不一样,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你不是他,你凭什么强求他?这是第一个。第二个,道德不是强求结果的。你怎么没把他救活?它不是强求结果。因为即便你尽力了,有的时候运气也不一样。你有的时候尽力了,你也还是不能把人救活。所以你会发现,医生做完手术之后,当他不能改变一些事实的时候,他会说一句话:我尽力了。他救不活这个人,但是他做了他能做的一切了。这就叫做我尽力了。真正的道德,从来都不是站在某一个道德的制高点,然后拿手电筒去拷问别人。你如何如何,应该如何如何。没有人有这个权力的,其实。力行尽乎德,它还有一个内在的含义就是,道德究其实质,不是责人。道德究其实质,它的真正的力量,在于自责和责己。道德不是要求别人去做的,道德是扪心自问,要求自己去尽力的一件事。所以道德真正的本质,就在于扪心自问。问什么?陈果,或者某某,某某,问自己的这颗心,你尽力了吗?答案是什么,你自己心里是清楚的。你可以骗人,你真要骗人,其实是没人能阻止你的。我问你,你尽力了吗?你可以骗我,我尽力了,我做了我能做的一切了。我也是没办法,我已经做了这个那个,我已经尽力了。你也可以通过自我催眠的方式骗自己,我真的尽力了,你看我都在那都站了半小时了,半小时你给我打了几个电话,我尽力啦……我已经纠结这么长时间了,我尽力了……你可以骗自己。你真的能骗得了你自己吗?骗不了的。你是不是尽力了,你自己太清楚了。你知道你怎么判断你是不是尽力了吗?有一个评判标准。评判标准是什么?你的心安不安。你要尽力了,你会心安的。哪怕最后那个结果不好,你也心安了,因为你真的尽力了,做了你该做的一切了。如果你一个人呆着,静夜独坐的时候,想到这件事,你心里不安。
当然,社会的道德谴责有一些威慑效果,让人不敢作恶。有没有价值?有价值。因为它让人不敢作恶。但是不敢作恶不等于内心向善。就好像你惧怕一个人,不代表你尊敬这个人。就好像你不敢与这个人为敌,你是爱戴这个人的。这是两码事。不敢作恶不代表内心向善,同时迫于社会的谴责,迫于社会的法律,你不敢杀一个人,也不代表你真正敬畏生命。这是两码事。所以当你迫于社会的谴责去做好事的时候,这也并不等同于善。比如说,大家都眼睛盯着你,你怎么还不去捐款?你去捐款。这个老奶奶就倒在我脚下,你扶不扶?,其实我那个时候心里面纠结的是,她怎么不往前倒一米?她就倒在我这,你说你扶不扶?你发现突然所有的眼睛,一百多双都望着,你扶不扶。所以当你迫于社会的道德谴责的压力去做好事的时候,这也不是真纯的善,不是真正的善。它可能会带来一些客观效果上的善果,貌似是做了好事,结了善果。但是在座的各位,这里面,没有真挚,这件事里面,没有灵魂,所以这不能算真正的善。不要以为给一个人钱就是对他好,就是善,不是这样的。我们经常会有希望工程,希望工程的时候就捐钱给那些贫困山区的小孩,让那些小孩有钱上学,我们会举行一个仪式,把那些小孩请到台上来,然后当着他的面,然后把一张超大的支票放到他手里,我们大家拍照。因为是我捐的钱,所以我在那拍照的时候我那么得意,这是我善良的证据。但是真的有人关心过那个接受这个钞票的那个小孩,他的那个表情吗?他会很有自卑,他会很有压力。所以不要以为给人家钱,给人家实物,给人家衣服,就是对一个人的善,这样的善还不够周全。给别人钱是一种善,给别人钱之后还要考虑别人的心理感受,这是更大的善,这是更完全的善,这是一种很深厚的、很温柔的爱。
我们之前讨论善恶的时候,评价善恶的标准分成两个,第一个是意图,第二个是结果,意图是不是发自善心,是不是发乎善意,结果就是这件事情是不是取得了一个好的效果。举一个反例,比如说有一个人来问路。我告诉他最近的一条路,从这里直到五角场最近的那条路是政通路,我尽力了,告诉他。我说,同学,你慢点走,政通路更近,不要从邯郸路兜。结果我不知道政通路在施工,有个大坑。他走那条路的时候,掉进去了,骨折了。你会发现在我们那个讨论当中,也许这件事就不算是件善事。为什么呢?因为你好心办了件坏事,因为这牵扯到一个善恶的评价问题。其实评价善恶,其实只看意图,不看效果。为什么?力行尽乎德,在我的知识范围当中,在我所知道的情况范围之内,我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我尽力了,这个结果很多时候真的没法预测,所以评价善恶只看意图,只看善心。哪怕这个人好心办了坏事,你也要感谢他,你感谢他的是他的这颗好心,他完全可以不理你,他完全可以把头别过去,好像没看见你一样,从你身边走开。他愿意停下来,跟你说他所知道的最完整的消息,也许这个消息是错的,但他是发自内心,一片诚意告诉你他所知道的东西,他还是好心,他还是善,只是结果不尽如人意而已,所以评价善恶还是要看意图。评价这个意图最后还是这个人是不是在他的能力范围当中,在他的知识范围当中,限度范围之内,他是不是尽心尽力了。所以哪怕一个人好心替你做了件坏事,这个好心还是要接受的。你感谢的是他的这份诚意呀,他的这份诚意是他为了别人的福祉,为了别人的方便而尽心尽力,身体力行,感谢的是这份诚意。
在里面要提醒在座的各位同学,不要把道德当成一种义务,道德当成义务,好像变成了一种主流价值,,我觉得。道德根本就不等同于义务,如果道德是一种义务还来什么道德,没有道德了。那是你应该做的,有什么值得赞颂的?所以道德根本不是一种义务,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有任何义务在关键的时候拯救你的,凭什么他非得拯救你不可呢?正是因为没有帮别人的这种义务,竟然有这么一个人,他愿意在你黑暗的时候,分给你一些光。竟然有这么一个人,他没有义务来帮你,但他在你需要的时候,他竟然伸出了一只手来帮你。没有一个人有义务为你说一句什么话的,大家生活都不容易,但是竟然有这么一个陌生人,在你需要的时候,在你遭受不公正的时候,他愿意出来为你说一句公道话。正因为道德不是义务,所以这样的行为才特别珍贵,正因为道德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去做的事情,理所当然必须要去做的事情,不是义务,不是责任。正因为道德不是义务,不是责任,所以这样的行为特别值得让人感激。
我以前住在北区的时候,有一次晚上我想去买一个蛋糕,因为我一个朋友要过生日了,骑着自行车就跑到牛奶棚去买蛋糕。当时深更半夜了,因为牛奶棚是通宵达旦在工作的,所以觉得问题不大,我就顺着那个很暗的那个武东路在骑自行车。骑自行车的时候,我穿了一条很大的裙子,我的自行车就把我的裙子整个卷了进去,我就在马路边上。那个时候大概晚上十一点左右,我也没带手机,我就为了要去买一个蛋糕,谁能想到呢?我又站不起来,因为我裙子卷在里面,我又不能把裙子脱掉,因为是夏天。我都没办法跳着拿自行车移动,因为我整个人是没办法动弹的。很多人从我身边经过,晚上的复旦周围,八点多,九点多,十点多的时候,夜生活才开始。很多人在身边经过,没有人停下来,我也没有求人家帮忙,因为我很骄傲。我等了很长时候,我一直在想办法自己把那个裙子拉掉,那个时候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扯断也好,给我个剪刀也好。但是没有人帮我,我自己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正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三个英俊的俄罗斯小伙子,骑着电动车,从我身边经过。1,2,3,经过之后,刷的一下停下来了,我当时还紧张了一下,心里有一个小小的警惕心理,结果他们三个很有意思,他们本来是要参加一个party的,三个人就停下来,一个人帮我把自行车抬起来,转那个后轮胎,一个人就拼命地帮我拉,另外一个人陪我聊天,花了很长时候,大概要四十五分钟左右吧,完全拉不出来,他们还123嘿,123嘿,你说他有这个义务吗?我觉得他没有这个义务,他如果真的从我身边经过,他看我一眼,然后走开,我也不会怪他的,这也挺正常的。不过可以跟大家分享。我从小就这么认为,我觉得没有人有义务帮我。正因为没有人有义务帮我,所以每一个人给我的一点点帮助,都特别值得感激,这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但他愿意去做。人生最值钱的就是三个字,我愿意。然后直到我的裙子从车里面出来了,我的裙子也破了,他们也使了一身劲,因为夏天嘛,全是汗,然后笑了一笑,走了。
我碰到的这种事很多,还有一次我从学校到家里去,我正好要拿一个大箱子,我去坐地铁,坐地铁的时候要下楼梯,结果那个楼梯我没有找到自动扶梯,我就搬着那个大箱子,一节一节往下走。结果身边就跑过来一个小男孩,二话不说,从我手里把箱子拎了就往下走,当时你知道我那个紧张啊,虽然里面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是就觉得公开拦路抢劫是不是也有点太嚣张了?你把我这么大个人儿视同无物,结果人家把我的箱子拿到最底层之后啊,头也不回的把箱子一放,就赶紧走了。我觉得他很害怕我感谢他,大概,躲之不及我的感激啊。
我碰到这种事真的很多,我所以都记得,我有一个小本本,经常记我生活当中的那种日常琐事,这些事情我都记下来了,我真的很怕忘记,我真的很怕忘记这些好。
还有一次是秋天的时候,穿了一件风衣,那个带子很长,结果我后来发现一直有人在跟踪我,我当时就看了一眼,那个人好像长得也比较奇怪的,我一直在看他,我希望我通过我凶狠的目光杀死他,赶紧走开,对然后结果发现他一直跟在我后面,后来我走到北区后门的时候,突然之间发现有保安了,然后胆子大了,我一转头,“你干嘛?”然后结果那个小子,他就跟我讲,“你的那个腰带一直拖在地上,我怕你踩到。”他一直在保护我。那次,我不要太鄙视我自己,说这些故事为什么?就是因为人其实没有义务帮别人的,人是没有这么一个天然的责任必须要帮助谁,拯救谁,对谁好的,没有这个责任,这才是为什么我们有这么一句话,“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为这个一点一滴,他对你的好不是他应做的,是他愿意做的。所以三毛有一句名言,叫做人真到万丈深渊,除了自己扛,除了自助,他人爱莫能助。我因为是搞哲学的,我经常会设想最糟糕的情况,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到万丈深渊,我想我会自己扛的,我不认为我那些深受的人和深受我的人,理所应当来承受他们本不该承受的黑暗。但是,如果他们当中有些人,心甘情愿要跟你同甘共苦,真的是感激不尽。因为你并没有期待他要这么做,你也不认为那是他应该做的。因为还是这句话,每个人活着都不容易,你的朋友也有他的烦恼,你的亲人也有他的烦恼,所以如果你在危难时候,他可能没有帮你,是因为他有他的苦难,但是那个时候你真到万丈深渊,还有人愿意助你,还有人愿意真心待你,还有人愿意和你同甘共苦,那还不是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吗?因为那不是他应该做的,所以每一份真挚的爱,每一份愿意跟你同甘共苦的爱中,都代表了有一份恩情在。所以有这些人,他正在经历他的危机,除了顾全他自己的生活之外,他竟然还愿意腾出一点时间和精力来顾全这个你,这个并不特别美、并不特别聪明、并不特别善良、并不特别特别的你。我是个这么平凡的人,但这个人他愿意在危急的时候,他竟然愿意跟我同甘共苦,凭什么?那他对我的这种同甘共苦的这份心,岂不是一份恩情吗?那还不是应该涌泉相报吗?
善不是应该,也不是必须,它不是法律,不具有强制性。你若做了,人们可能会赞美你,你真要不做,论谁也无可奈何。但正因如此,善才珍贵,因为它不是强迫的,不是社会强加于你,你不得不履行的义务或责任,而是你自发的。因为你发自内心,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慈悲与正直,这种慈悲与正直,使你愿意为他人的快乐而快乐,愿意为他人的苦难尽力而为。你不必做,但你愿意去做,这才是善的可爱与可敬。由此可见,每一个真切的善里,总藏着一个真切的“我愿意”;而每一个真切的“我愿意”,都源于一个发自内心的关爱;而每一个发自内心的关爱,于我们都是一份深重的恩情。真正的行善者,不求回报,因为一求回报,善就俗了,善变打折了,沦为一种以道德为名的交易,但真正的教养的人,会铭记每一个他人对你的好,他人对你的善,会铭记自己当初内心激荡的感动与谢意,然后用自己的善,来涌泉相报。不只是回报那个当初的行善者,也是回报这个在我需要时曾用善点亮过我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