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谱〉品评》一百讲 王根权著 第四十九讲 学书论 第十九章

《〈书谱〉品评》一百讲 王根权著 第四十九讲 学书论 第十九章

作者: 大国域记 | 来源:发表于2019-02-15 09:40 被阅读0次

    《〈书谱〉品评》一百讲 王根权著 第四十九讲 学书论 第十九章 专 精 与 兼 善

    第四十九讲 

    学书论 第十九章

    专 精 与 兼 善

    一、原文

    至如繇隸奇,張芝草聖此乃專精一體,以致絕倫。伯英不真,而點畫狼藉。元常不草,使轉從橫。自茲已降,不能兼善者,有所不逮,非專精也。

    二、注释

    ①钟繇隶奇,张芝草圣:钟繇的隶书是隶书中的出类拔萃者,张芝的草书是草书中的最高水平,后世书法人尊张芝为“草圣”。

    ②狼藉:原意是指杂乱无章。此处是指点画的错落变化。

    ③使转从横:能够熟练地运用“执、使、转、用”四种基本运笔法则。运笔张弛有度,自如尽情。“从”,“纵”的笔误。

    ④自兹己降:自从有了钟繇的隶书和张芝的草书,就有了隶书和草书的典范。

    ⑤兼善:书体中的运笔用意的兼容趋于至美。

    ⑥逮:及,掌握。

    三、译文

    至于说到钟繇的隶书,大家公认那是隶书中的出类拔萃者。论及张芝的草书,那是草书中的最高水平,张芝被学书人尊为“草圣”。这些都是因为钟繇和张芝他们对于一种书体的精益求精,这才使得他们的书艺在同类书体中书艺水平的出类拔萃,达到了书史中该书体书艺的最高水平。张芝虽然不精于楷书,在他的草书中对于点画的安排和处理却兼容了楷书的笔意,做到了错落有致,相互照应,这就使得他的草书具有了书法艺术的“情性”。钟繇虽然不精于草书,在它的楷书结字中同样兼容了草书的笔意,在笔画的收放上,能够做到有收有放,舒展自如,这就使得他的楷书具有了书法艺术的“情性”。自从有了张芝的草书和钟繇的楷书以后,草书和楷书就有了学习的典范。学书人在研习某一种书体时,如果不能“兼善”其它书体的运笔用意,那就没有了书法艺术的“情性”,就不能使其趋于至美,就没有做到对某一书体的熟练掌握。

    四、品评

    “至如钟繇隶奇,张芝草圣”句。“至如”,至于说,至于像,说到。“奇”,突出,同类中的佼佼者,即绝伦。“草圣”,卫恒《四体书势》云:“韦仲将谓之草圣”。韦仲将谓张芝为“草圣”,这是见于史料中最早的记载。韦仲将,魏明帝时书法家。《世说新语》云:“韦仲将能书。魏明帝起殿,欲安榜,使仲将登梯题之。既下,头鬓皓然。因敕儿孙勿复学书”。“钟繇隶奇,张芝草圣”语出梁陶弘景《论书启》句中。原句曰:“伯英既称草圣,元常自是隶绝。”对钟繇和张芝书艺的评价,书史上评者们的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钟繇和张芝均在“四贤”之列。孙过庭对钟繇和张芝书艺的评价,在《书家论》一篇中已经作了详细的评述,这里孙过庭只是将钟繇的隶书和张芝的草书作为隶书和草书“兼善”的典范推荐给了书法学习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至于说到钟繇的隶书,大家公认那是隶书中的出类拔萃者。论及张芝的草书,那是草书中的最高水平,张芝被学书人尊为“草圣”。

    “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句。“此乃”,这就是。“专”,专业,专注。“精”, 精湛,精益求精。“专精”,对某一种书体非常专业,且精益求精。“专精一体”,精于一种书体,对其熟练掌握。对“专精一体”不可以理解为只研习一种书体,如此理解与本文的意思是相悖的,与事实也是不相符合的。同时还会产生一种误解,以为书法艺术成就的取得,只能专学一种书体,于书法艺术上不能取得成就是因为学习了多种书体。“绝伦”,出类拔萃,最高水平。这一句是上一句的补充说明,即补充说明“钟繇隶奇,张芝草圣”的原因。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些都是因为钟繇和张芝他们对于一种书体的精益求精,这才使得他们在同类书体中书艺的出类拔萃,达到了书史中该书体的最高水平。

    “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元常不草,使转从横”句。 “伯英”,张芝的字。“元常”,钟繇的字。“不”,不及,不如。“不真”,不精于楷书,对楷书的研习不如对草书的研习精湛。“不草”,不精于草书,对草书的研习不如对楷书的研习精湛。“从”,“纵”的误笔。在这一句的解读中要特别注意“不真”和“不草”中的“不”字的含义。“不真”不是不学楷书,不懂楷书,不会写楷书,或者楷书写的较差,这样理解就错了。“伯英不真”是将张芝的楷书与钟繇的楷书作比较得出的结论,或者说是张芝的楷书较之自己的草书要差一些。“元常不草”的比较对象是张芝的草书,是指钟繇的草书与张芝的草书相比较而“不及”、“不如”,或者说与自己的楷书相比较而“不及”、“不如”。“狼藉”,杂乱无章,这里指结字时点画的错落变化。楷书的结字基本原则是规矩,即一笔一画必须规规矩矩。但是规矩不等于没有变化,不等于不变化。规矩同样忌讳雷同,尤其是相同点画相聚一处时最忌“排牙”,即像牙齿一样排列整齐。孙过庭在这里所要说明的是书法艺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点画的错落变化是草书活的灵魂,即草书的“情性”。“点画狼藉”就是前章中所说的“草以点画为情性”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这一章中所说的“兼善”。“使转”,即“转用之术”。“纵横”,纵向和横向,具体指结字中的纵向笔画和横向笔画,字形的纵向舒展与横向舒展,纵向收敛与横向收敛等。“使转纵横”是楷书的“情性”,“使转纵横”指的是在结字中对“转用之术”的熟练应用,有张有弛,收放自如。“使转” 的熟练掌握应用当是楷书活的灵魂,即楷书的“情性”。“使转纵横”就是前章中所说的“真以使转为情性”,也就是这一章中所说的“兼善”。这句话的意思是:张芝虽然不精于楷书,在他的草书中对于点画的安排和处理却兼容了楷书的笔意,做到了错落有致,相互照应,这就使得他的草书具有了书法艺术的“情性”。钟繇虽然不精于草书,在它的楷书结字中同样兼容了草书的笔意,在笔画的收放上,能够做到有收有放,舒展自如,这就使得他的楷书具有了书法艺术的“情性”。

    “自兹己降,不能兼善者,有所不逮,非专精也”句。“自”,从,自从,自此以后。“兹”,这个。“已”, 通“以”,已经。“降”,确立,降临,诞生,有了。“自兹己降”,自从有了这个以后。“这个”指的是张芝的草书和钟繇的楷书。张芝的草书是一种什么样的草书呢?是一种兼容了楷书等其它书体的笔意,具有“点画狼藉”书法艺术“情性”的草书,达到了草书书艺的最高水平。钟繇的楷书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楷书呢?是一种兼容了草书等其它书体的笔意,具有“使转纵横”书法艺术“情性”的楷书,达到了楷书的绝伦。“兼”,兼顾,兼容。“善”,谐调一致,自然完美。“逮”,掌握。在孙过庭认为,各体之间的“兼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种书体做不到对其它书体的“兼善”,不吸收其它书体的运笔用意的优点和特点,使之谐调一致,自然完美,没有对其它书体的“兼善”,就没有书法艺术的“情性”,也就没有做到对某一种书体的掌握,也就不可能做到对某一种书体的“专精”。这句话的意思是:自从有了张芝的草书和钟繇的楷书以后,草书和楷书就有了学习的典范。学书人在研习某一种书体时,如果不能“兼善”其它书体的运笔用意,那就没有了书法艺术的“情性”,就不能使其趋于至美,就没有做到对某一书体的熟练掌握。

    前边两章,讲的是书法艺术中各种书体的“形质”和“情性”,这一章则讲的是书法艺术中每一种书体的“专精”与“兼善”。孙过庭通过对张芝的草书和钟繇的隶书的分析,找到了张芝的草书和钟繇的隶书“绝伦”的原因,即书体中的“专精”与“兼善”。所谓“专精”,就是对某一书体的精益求精。所谓“兼善”,就是该书体的应用兼有其它书体的特点与特长,具有书法艺术中的“情性”。孙过庭的观点是,书法艺术中书体的“专精”与“兼善” 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要做到对某一种书体的“专精”,必须做到对其它书体的“兼善”,如果做不到对其它书体的“兼善”,就不可能做到对某一种书体的“专精”。孙过庭认为,各种书体均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相互之间是对立的,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之间又是兼容的。

    孙过庭认识书法艺术的方法,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符合“对立统一”观点,是“对立统一”观点在书法艺术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在孙过庭生活的哪个年代,现成的哲学观点是没有的,在没有现成的哲学思想理论观点的情况下,能将哲学思想观点应用到书法艺术之中,能用哲学思想理论观点解决书法艺术中的具体问题,这在中国书法史上史无前例。运用的如此正确、如此灵活、如此深刻,这在中国书法史上亦当绝无仅有。孙过庭太伟大了,太让人折服了。在理解孙过庭关于各种书体中的“专精”和“兼善”的辩证关系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专精”是书体达到“绝伦”的内在原因。“专精”决定着书体的“形质”,“专精”又意味着对某种书体的专注与投入,以及对某种书体的熟练掌握以至精益求精。钟繇和张芝做到了“专精”,这才使得他们的楷书和草书的书艺水平达到了“绝伦”。钟繇和张芝是怎样做到“专精”一体的呢?他们又是怎样专注与投入他们各自所研习的楷书和草书的呢?钟繇是如何研习楷书的不得而知,流传有钟繇盗墓的故事足以说明钟繇对楷书研究的专注与投入。钟繇盗墓一事见于东晋虞喜的《志林》:“钟繇见蔡邕《笔法》于韦诞处,苦求不与,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诞死,繇盗发其墓,遂得之”。张芝“家之衣帛,必先书后练。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捶折,见角思出血,犹不休辍”。王羲之云:“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王羲之找到了自己的草书不如张草“专精”的原因,自己对于草书的专注与投入比不上张芝。

    第二,“专精”是以“兼善”为前提条件的。钟繇的隶书和张芝的草书的“专精”均是以“兼善”为前提条件的。“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元常不草,使转纵横。” “点画狼藉”是什么概念?“点画狼藉”是草书的“情性”,同时也是“兼善”的具体表现。点画书写的基本功力是楷书的“形质”,学习楷书讲求的是点画书写的基本功力,只有具有了一定的点画书写基本功力,才能去追求点画的书写变化。“点画狼藉”是点画书写变化的表现,是学习楷书高级阶段的一种水平能力。“点画狼藉”说明张芝对楷书的研习已经达到了楷书的高级能力水平,但却没有达到楷书的“专精”,仍然属于“不真”。这一“不真”阶段的楷书能力水平正是张芝草书的“兼善”,正因为有了这一“兼善”的前提条件,才使得张芝的草书达到了草书中的最高水平。“使转纵横”的概念与“点画狼藉”的概念类同。

    第三,“专精”和“兼善”是互为条件的。“点画”是楷书的“形质”,同时又是草书的“情性”。“使转”是草书的“形质”,同时又是楷书的“情性”。“专精”不但具有“形质”美,同时还具有“情性”美,“情性”美就是“兼善”。 张芝的草书和钟繇的隶书均是“专精”与“兼善”的典范。张芝的草书不但“使转纵横”,具有“形质”美,而且“点画狼藉”具有“情性”美。钟繇的楷书不但“点画狼藉”具有“形质”美,同时“使转纵横”具有“情性”美。由此可见,书法艺术中书体的“专精”与“兼善”是互为条件的,没有“专精”就无从谈起“兼善”,不能“兼善”就“有所不逮”,就做不到“专精”。

    作者 刘杰 痴泥轩  发布 小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谱〉品评》一百讲 王根权著 第四十九讲 学书论 第十九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tp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