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形象和语言表达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超出我们的想象。
今天分享给各位济南市教育局刘堃老师的听课札记系列之一——讲台上的教师形象。

01 . 有一次在某学校听课。
授课者是位青年教师,这位教师把手抄在裤兜里就进了教室,手也不拿出来就开始讲课。
看上去他对教材相当熟悉了,而且大概他认为这样讲课显得蛮潇洒的。
但我们听课的几个人坐在下边互相交流了一下眼色,大家的感觉是一致的,就是对这位教师的举止很不以为然,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难道这种形象就表示老师很有学问吗?
这让我不由得思考,一位教师在认真授课之外是不是也应该注意他(她)在讲台上的形象呢?
还有一次去听一节物理课,授课的内容为“分子的扩散”,老师站在黑板前手拿两个装有水的烧杯做实验。
他向其中一个滴入蓝钢笔水,让学生看颜色的扩散速度。
当时这位老师穿了一件黑色的毛衣,我坐在教室的后边,看到教师手举烧杯,黑板和老师的黑毛衣作背景,怎么能看清楚钢笔水的扩散呢?
于是学生们纷纷嚷嚷起来,而老师却不明白问题出在哪儿?
02 . 写到这里,不由想起我在学生时代时曾教过我的那些教师在讲台上的形象了。
中学时代有两位教师给我印象很深。
一位是语文老师,他的古诗词讲得特别好,讲到激动时,他有个习惯动作就是不断地卷袖子,在讲台上来回走动,边走边卷,口若悬河。
老师的这些举动,现在说来叫“个性张扬”,但在当时却激发起了我班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我当时甚至萌生了学文的打算。
另一位就是化学老师,他是一位南方人,典型的书生形象,他的特点是边做实验,边问同学们“对吧”。
同学们对他印象特深,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我特别爱学化学,以至于最终选择了化学教育专业。
在大学期间,教我有机化学的老师也很有自己的特点,每一次讲完一个主题,就站在讲台上边搓手边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他总是那么自信,从而给我们以极大的学习勇气和信心。
03 . 整洁、稳重、端庄是教师传统的仪表形象。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五条“为人师表”中有这样的表述:
教师要“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具体规定了教师仪表方面的职业要求。
其实,由于特殊的位置和身份,使得讲台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不仅反映出教师个人的素养,而且还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教师的着装仪表、习惯动作会对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学生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示范、榜样作用。
教师的手势、眼神、表情都属于教学行为,会对学生的听课效果产生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04 . 我们常说要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
教师在课堂上的智慧之一就要体现在善于对学生听课时的各种变化进行及时观察、捕捉并做出应有的反应。
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神态是不一样的,他感兴趣的内容总是会全神贯注;他不屑听的内容往往是心不在焉;他听不懂的内容只能是一脸茫然。
因此,教师在讲台上不仅仅是个讲授者,还是个表演者,更是个指挥者。
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就像是一个乐队的指挥,每当发现有不和谐的音调他就会配合着表情用指挥的动作去提醒、去纠正,帮助所有的学生共同顺利完成这部师生教学交响曲。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注重自己在讲台上的形象,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随意,要用自己智慧的语言、优美的姿态、有感染力的手势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可敬、可爱、崇拜、向往的感情,“亲其师,听其言,观其行,信其道”,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刘堃系济南市教育局原副局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