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驼铃咚咚,各国商贾远涉重洋沿着“丝绸之路”来到洛阳、长安,驼背上的唐三彩极妍尽美、富丽华贵,不动声色地以陶土之身,展示着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代气象。此时的长安城,马路是宽阔的,宫殿是高峻宏伟的,胡人络绎不绝,交易数以万石,毫不吝啬地展示着世界中心应有的热烈放姿、开拓进取与积极向上。
浓缩盛唐气象的唐三彩是中国唐代时期彩色陶艺术品的总称,其色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颜色早已超过了三种,按照中国文化的传统习俗,“三”在古汉语中被当做概数使用,所以唐三彩的“三”在这里是表示“多”的意思。
唐三彩制作过程中采用低温铅釉烧制工艺,其色釉中加入了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包括氧化铅、氧化硅、氧化锰、氧化铜、皓石以及氧化钴等,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色彩绚丽,纹理流畅。
其种类以人物、马匹、骆驼、器皿最具代表。以骆驼为例,骆驼是唐汉丝绸之路主要的交通工具。唐三彩骆驼有嘶鸣驼、走形驼、卧跪驼、载物驼等。自汉唐以来,在古老的中国与世界进行的广泛交流与合作过程中,骆驼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唐代的艺人工匠们便把骆驼当做艺术创作的载体之一,创作出造型各异、色彩华丽、生动逼真的骆驼艺术形象。其创意独具匠心,真切地反应了唐王朝的社会生活、民间民俗风情以及异域通商交流的场景。
为谁梳红妆。作品采用豫西地区优质高岭土,是以传统手工技艺制作、柴窑烧制而成的唐三彩艺术品。该俑头梳高髻,青黛描眉,粉面朱唇神态自然。女俑上穿白色半肩衣,下着绿色百褶裙,裙带扎花结,脚穿云头履,飘逸长裙贴有黄白色花朵,服饰极尽华美精致,女俑合膝端坐,一手持铜镜,一手涂抹胭脂,妩媚多姿,雍容华贵。唐帝国的崛起与中兴,促进了唐三彩的兴盛与发展,逐步形成为代表华夏文明特征的民族艺术,装饰的极妍尽美,被广泛应用于皇家贵族观赏,宫廷园林装饰,宗教寺庙建筑等方面。同时唐三彩中有很多器皿类,如:炉、壶、罐、尊杯、盘等还被广泛运用于生活中。在当代,李先念、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把洛阳唐三彩作为珍贵国礼,先后赠送给5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元首和领导人,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走向世界的陆路通道,通过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绸、茶叶、三彩陶瓷等特色物产以及先进的农耕、造纸等技术,被运往世界各地,同时异域产的香水、香料等被运回国内,这条道路被誉为“丝绸之路”。据史料记载,自汉至唐以来,中国不断加强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交流,以洛阳、长安(今西安)为起点,先后开辟了陆路、草原、水路三条“丝绸之路”,成为当时连接亚欧大陆并延伸至北欧、北非的主要交通干道。公元7世纪中叶,在汉代低温铅釉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唐三彩,备受世界各地喜爱。各国商贾远涉重洋沿着“丝绸之路”来到洛阳、长安等地,把包括唐三彩在内的商品运了回去,一些国家在输入了唐三彩陶器后,还仿烧了类似风格的三彩陶器。如伊朗的“波斯三彩”、朝鲜的“新罗三彩”、日本的“奈良三彩”等。根据外国考古的发觉资料显示,埃及开罗南郊的福斯特、伊拉克巴格达北面的萨马拉和伊朗的内沙布尔以及日本、朝鲜等,均发现了三彩烧制窑址与文物真品,这些国家制作的三彩陶器,在造型与釉色上与中国唐三彩陶器有所不同,但仍然保留了唐三彩的基本风格。
现建于洛阳的唐三彩博物馆,馆内设有手工制作三彩坊。常有学校组织孩子前来参观学习,动手制作。展览的木架上摆着孩子们制作的棒棒糖唐三彩、龙猫唐三彩,栩栩如生,童稚可爱。古老的盛唐工艺就这样在孩子的手中活了过来,大唐的气象仿佛从未远离神州大地。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并将把其供奉在殿堂之上供人瞻仰,让其成为不可企及的阳春白雪,而是结合时代的需求,普及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只有这样,源远流长的历史才能有所依托,雄浑浓厚的文化才能绽放活力。
孩子手作唐三彩 孩子手作唐三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