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我:“给你看下我今天写的一份点评语,我觉得我写的很好呢!”
老公:“切……有意思吗一天?都在搞些什么玩意儿?东搬西抄的有什么技术含量?一天忙叨叨就在搞这些东西?脑子有问题吧!”
……
分分钟想爆发,立马玻璃心上线。想了想,我没有作声,内心是觉得既然我一时无法扭转他的看法,也不能让他认同我的作为,更是没法和他分享我在这些事情上得到的力量与成长,那我还是默默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
有句话说的好,道不同不相为谋。
听到不中听话的四个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回到上文的例子,对老公的态度其实我是很生气和失落的,但我已经做到前面两点:
1.不再责备自己,为什么要去和他分享,明知道可能会如此,导致自己不开心,可当时心里就是很想与他分享今天自己的小成就呢!我这不也是正视了自己的需求嘛。
2.不指责他对我的不认同,因为我了解他对这些新生事物的陌生与不屑,或者说对这些的不了解使他产生如此的态度。
3.再来体会下我的感受和需求。因为很喜欢那篇文章,写了自认为满意的点评语,小有成就的喜悦希望和他分享,也是小小炫耀一下,找点认同,结果却被打击。其实如此态度是他一贯的风格,我是知道的,却妄想他能改变。虽然有些失落但也明白自己的需求,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让感受不至于太低落。也许我该立马告诉他我当时听了他的话的真实感受,这是我后续需要努力的地方,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内心需求。
4.从他的那些话里,我能体会出他的感受,对我因为这些事情的忙碌很不理解,甚至有些意见。他的需求是希望我做好自己手头该做的事情,比如,家务-洗衣做饭收拾家。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生活的主人——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完全的责任。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学习直接说出自己的需要,在不牺牲他人的前提下满足自己的需要,活成自己生活中的主人!——以此为目标,奋斗终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