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由人 的 阅读笔记十点半读书社读书
读《弟子规》,我学到8点读书方法

读《弟子规》,我学到8点读书方法

作者: 慧子爸美食与旅游 | 来源:发表于2019-03-01 19:45 被阅读132次

《弟子规》是清朝秀才李毓秀写的。此书具体列出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的礼仪与规范,它是过去私塾的必读书。这本书,知道的人可能不少,但真正读过的也许不多。在怎样读书方面,有许多的教诲,在今天看来,仍有其意义。我通过学习这本书,学到了8点读书方法。

01读书必先修德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句话意思是,和众人相处要平等博爱,并且要向有仁德的人学习;把这些立身处世的品德学好之后,有多余的精力,再去读书,研究学问。"文“,指知识、技能。

古人重视学问,但更重视品德。读书、做学问,是以品德好为基础的。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读好书,提高道德修养。

02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是说如果不努力践行,一味读死书,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惯,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看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过去也是不被认可的。要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工作生活当中去。

还有一种情况,与此相反,就是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同样不行。那样就会依着自己的偏见做事。就是《弟子规》所说的:“但力行,不学文;任已见,昧理真。”

03读书要专心致至

要聚精会神,不能三心二意。有人读书,读不了几行,受其它因素的干扰,就读不下去了,这样读书,其效果可想而知。《弟子规》说:“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读书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4书要一本一本地读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我过去读书就有这么一个毛病,这本书刚开始读,或者只读了一部分,就放下了,又去读另一本。结果,哪本书也读得囫囵吞枣。后来,我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不读完,就不换书,一本一本地读下去,倒也读了不少,并且读书的效果大大增强。

05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正如弟子规说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这里的意思是,不妨把学习的期限安排得宽松些,但在学习时要抓紧。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达了。

现在有人定出计划,每年读几百本书,这恐怕是不太实际的安排,就不是”宽为限”,在定出适当的计划后,时间上要抓紧,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读到这里,我想起了我学习《道德经》的安排。这是一本古代哲学著作,句子不容易懂,含义的理解也有个逐步领悟的过程,不能期望一蹴而就。于是,我先读完第一遍,然后,从其它渠道继续学习。这样,时间一长,觉得很多地方融会贯通了。

06要不耻下问

对于不懂的地方,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读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要做好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这也就是弟子规说的:“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关于“随札记”,有人买来一本新书,有洁癖一样,不在书上标注,不写写划划,看起来是爱护了书,其实是不利于读书学习的效果的。书买来,就是用的。当然,从图书馆借来的书,你千万别乱划。这是另一码事。

07要读好书

“非圣贤,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这句话是说,不是圣贤言行的著作,都要摒弃不要读。读了不好的书,身心受到污染,心志变得不健康。现代社会,信息量大,每年出版的书籍汗牛充栋,并且,还充斥着许多的非法出版物。我们读书,不能没有选择。当然,弟子规讲只读圣贤书,这是有时代局限性的。我们除了读圣贤经典之外,有利社会发展进步的科学书籍也在必读范围。

08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弟子规最后一句话是:“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训致。”什么意思呢?一个人不能不自爱,也不能甘于堕落。圣贤境界虽高,也是可以通过读书学习,循序渐进的努力修学而达到的。读书不会是一帆风顺,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这就要求我们不能自暴自弃,要锲而不舍。

《弟子规》不是专门写给少儿看的。其实,成年人读了,言传身教,更能发挥作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弟子规》,我学到8点读书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ej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