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的时候,父亲郑重的告诉我,你要学习做饭。当时听了很不以为意,于是反驳父亲说,会不会做饭并不重要,干嘛一定要学会。没想到父亲继续很严肃的说:“上大学以后,你都是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在外的日子,会做饭能给你带来很多好处,虽然你可以买到很多好吃的,但是,会做饭是种能力,而且是一种不求人的能力,你必须拥有。什么时候,自己想吃什么了,就可以做出来,多么幸福。”
父亲的话在大学毕业一个人独立生活的时候开始得到验证。因为一个人生活不会做饭,刚开始吃盒饭和外卖的那股新鲜劲已经过去,特别怀念家里菜的味道。可是,我却不会做饭。有时候碰上室友心情好,愿意露一手做个饭,可是,那也得看人家心情,而且口味也不一定适合自己。于是,出于对家中菜品味道的无限想念,出于对那些炒饭面条得无比讨厌,我开始学习做饭。
做饭当然从最简单的煮饭开始学起,那时候真是惭愧,自己虽然大学毕业,却是四体不勤,煮饭该放多少水心里并不清楚。于是,打电话询问父亲,父亲在电话那头说:“怎么,过不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要学做饭啦?”我说恩。父亲说每次煮饭放的水大概是三分之一个手指的长度,具体根据情况适量增减。就这样,我开始了煮饭的历程。做菜呢?有段时间住在姑姑家中,每天下班等着姑姑回家做饭,实在感到自己很无耻。于是,就在姑姑做菜的时候,自己站在厨房里一边看一边聊天。第二天白天,姑姑上班,我开始在家中倒腾自己的饭菜。
做的第一道菜,也是我一直最喜欢的一道菜,青椒炒鸡蛋。简单的食材,两个薄皮请教,两个鸡蛋,一点油和盐,放在油锅里翻炒一番,一道金黄而又翠绿的美味佳肴出炉,自己吃的喷香。只有菜,没有汤,这顿饭是不完美的。很简单,再来一个番茄蛋汤或者青菜蘑菇汤,吃的自己非常满足。喂饱了满足了自己的胃,走起路来都更精神了,对生活也没有那么多抱怨了。
后来,自己一个人租房,开始学习做荤菜荤汤。可是,怎么做呢?每次同事大哥大姐们聊起荤菜的时候,我都会仔细询问做菜的步骤,然后还用笔记下来,回去自己买好食材尝试。有时候和同事一起去饭店,看到自己中意的菜,就会询问怎么做的,再仔细看看饭店的配菜,如果不是太复杂,自己也会牛刀小试。
尝试做的菜并不都成功,或者说成功的只是少数。比如说自己曾尝试做鱿鱼卷,可是,却忘了用料酒将鱿鱼盐一番,于是,那个鱿鱼卷叫一个腥,后来索性把鱿鱼扔了,就那样,出租房里还散发着有腥味,以彰显我粗糙的厨艺。鱿鱼失败后,我又尝试清蒸鲈鱼,自己从菜市场买回一条鲈鱼,放在锅里蒸,可是一样的问题,腥味太大,无法下咽。于是,把鱼扔了。从此都不敢尝试做鲫鱼以外的鱼类。
不过这些失败的经历并没有打败我对做菜的兴趣。做菜之于我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胃,我又不追求做个美食家或者大厨,所以小打小闹的家常菜能做个合自己口味就很快乐。
当然,会做饭带给我的快乐还是结婚后更多,因为和老公不是一个地方的人,我们的口味也不相同。与公婆同住,吃的总不是自己想要的味,不禁有些烦恼。后来,我索性提出自己单做,你们做你们爱吃的,莫管我,我做自己要吃的。于是,那种因为口味不同带来的生活烦恼,立马解决了,因为自己会做,可以做,自己的胃就不需要受委屈了。
做了妈妈以后,当孩子可以和大人一起吃饭的时候,这种会做饭更让我产生了做母亲的自豪。尤其是看着小人儿心满意足的吃完自己做的饭菜,心里洋溢着幸福,而看到她日渐长大,觉得能给孩子带来美味的食物,是一个母亲的幸福。
会做饭,让自己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口袋里还有一些钱,购买一些食材,就能好好犒劳自己的胃,对生活的满意度大大提升,没有很辛苦的感觉。
会做饭,让自己更独立。想吃什么,自己打开炉灶,就可以创造出来,这种创造和不依赖别人的感觉,让自己生活的更自由更独立,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争吵。
会做饭,给别人带来快乐。有时候,自己做的菜能够得到家人朋友的夸赞和认可,让他们吃的心满意足,自己也很骄傲,觉得自己备有本事,增加了自信。
当然,做饭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生活和人生的过程。有时候,很想找一个抱怨,可是又怕自己的坏情绪影响了别人的生活,那怎么办,做饭,先让自己吃饱吧。比如说煮个面,发现有时候虽然水沸腾了很久,可是面却没有熟,如果急着吃,那就只能吃上半生的面条。于是悟到生活中有的事,急不得。
比如说做个汤,没有鸡蛋的融合,汤的味道不够鲜美,而且每样菜只是堆砌,所以融合的物质对生活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