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的金石学传统与石刻
(一)“金”
1、青铜器
2、金铜造像
3、铜镜
4、投龙简
前三个估计大家可能会十分熟悉,那么投龙简是什么?
投龙简,是道教斋醮仪式中的一个环节。封建帝王在举行黄箓大斋、金箓大斋之后,为了酬谢天地水三官神灵,把写有祈请者消罪愿望的文简和玉璧、金龙、金钮用青丝捆扎起来,分成三简,并取名为山简、土简、水简。山简封投于灵山之诸天洞府绝崖之中,奏告天官上元;土简埋于地里以告地官中元;水简投于潭洞水府以告水官下元。这天地水三官又称三元。这种告请三元的投简活动目的是祈求天地水神灵保护社稷平安,人民幸福长寿。<以上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简单来说,投龙简为道教符篆的一种变体,专属为皇家举行的一种斋醮仪式。唐宋时期,道教达到鼎盛。在2021河南“元宵奇妙夜”中,“唐宫小姐姐”围绕在金简的周围观看。该金简就是河南博物院所收藏的很有名气的武则天金简。(ps:河南博物馆还是很值得期待滴)
(二)“石”
1、碑:道神碑、记事碑、功德碑等。
2、墓志(玄堂銘,塔銘)
3、摩崖刻石(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
4、造像、造像碑、经幢([ jīng chuáng ],释义:我国佛教石刻的一种。 创始于 唐 。凿石为柱,上覆以盖,下附台座,刻佛名、佛像或经咒于上。其制式由印度的幢形变化而来。如果大家不好想象,可以在网上搜索五台山的经幢,它是唐朝期间流传下来的,经过历史的洗礼,依然完好的屹立在佛光寺内。)
5、画像石与画像砖
6、镇墓石与买地券(买地券、镇墓文是东汉中后期出现的具有鲜明道教文化特征的随葬文字材料,是一种象征性的证券,放在墓内意在保证死者对墓地的所有权不可侵犯。)
7、告身(拼音是gào shēn,古代授官的凭信,类似后世的任命状。 北周时已有此称。 宋亦名 “官告”。)
二、书法价值和史料价值
一般科研工作者在研究“金石”文化的时候,尽量遵循一个这样的原则:有条件尽量看原石,拓片次之,图録(古文物、艺术品的图像集录)、録文次之。
如果一个文化没有被任何有形或无形的途径所记录传承,那么这个文化终将被遗忘。因此,这些金石资料就给当代的我们研究过去的历史提供重大的价值。例如,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告身。
1.它是等级与身份的标志
一件告身文书,会直接标明官品、爵位等政治等级和相应的经济待遇。以《唐隆元年(710)授钟绍京中书侍郎告身》为例,“钟绍京可银青光禄大夫、行中书侍郎、颍川郡开国公、食实封二百户,赐物一千段”。 (参刘安志《关于唐代钟绍京五通告身的初步研究》,载氏著《新资料与中古文史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96页) 其中,“银青光禄大夫”为文散官,从三品;“中书侍郎”为文职事官, 正四品上,以较高阶官担任较低职事官,加“行”字”;“颍川郡开国公”为爵位,正二品 ;“食实封二百户”是实际封户数量。“赐物一千段”则是经济奖励。
2.司法意义
唐朝的法律规定,官员可以利用降低官品的办法避免司法惩罚。告身是官品的证明,官品升降都伴随着告身的替换。经历多少告身的给予、回收或追毁,很形象地反映了个人政治生涯的成败起伏。对于唐代的官员而言,告身如同一叶扁舟,官员乘其随波逐流。
3.家族意义
告身不仅能证明个人的政治成功,还能将个人的成功直接惠泽整个家族,尤其是当封诰家属、给家属赠官的情形发生时。所以,告身不仅是个人事业成功的证明,也是家族成功的证明。在社会围绕政治设计人生道路的年代,来自朝廷的告身,也是家族在社会中地位的证明。
三、资料推荐
北宋的欧阳修的《集古録》、赵明诚的《金石録》、南宋人的编写《宝刻类编》。集大成者是清代王昶的《金石萃编》与陆增祥的《八琼室金石补正》。当代也有许多学者的书籍也是很值得推荐的,例如,杨殿珣编写的《石刻题跋索引》,199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