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孤微醺西柚
子曰:“事君敬礼,人以为谄也。”
背景介绍:鲁国当时君弱臣强,三桓傲慢无礼,更僭越天子礼乐制度。(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世人皆习非成是,反而认为侍奉君主竭尽礼仪是巴结奉承。尽管当时他人不合礼数,但孔子依然以礼事君。
译文:孔子说:“我按照周礼的制度去侍奉君主,别人却把这种行为当作是谄媚呢。”(翻译仅供参考)
先解释“习非成是”。习非成是指习惯于错误的东西,反认为它是正确的。那是非对错下的评判标准已经不重要了,礼乐崩坏的大背景下,这种情况比比皆是,站出来的那个人如同黑暗中的一丝光,与世俗格格不入,却遵循自己“道”,去维护遵从周礼是很难得。高层难以影响,基层不理解支持,民众在那种背景下,很难能理解孔子行为背后的深意。
那么,从另一方面说,对错从来都不是绝对的,立场站队罢了。这个词在这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反反复复地出现,它可以是裹脚,它可以是欺软怕硬,它可以是嫌贫爱富,它也可以是重男轻女等等,它以不同的形态去潜入或者融入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等方面,它可以转身一变叫“潜规则”,它可以有千千万万个身份,但却很少有千千万万个“孔子”一样的人。
那打破这种束缚或者现状,先驱者(智者)需要什么呢?我们该怎么做呢?这个问题不会消失,如同“月亮”和“六便士”的选择一样是永恒的话题,需要去发现解决,提高自我价值导向,去慢慢了解挖掘深思。
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