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成本。单位年终的时候财务要进行结算,会算出今年的生产成本;我们养一个孩子会说自己花了多少多少钱,用了多少成本;我们做生意进货,会问问老板货物的成本是多少。但是,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成本,这个成本的概念和经济学中所说的成本的概念是有天壤之别的。
经济学中所说的成本是指“放弃的最大价值”。什么是放弃的最大价值呢?这么说吧,你买了套房子自己住,那么,这套房子就只能自己住,不能再租给别人收租金了,那么,这个收的租金就是放弃把房子租给别人,也就是把房子自己住的最大价值。所以,自住房子的成本就是这个租金。这个跟我们平时想的不一样,在我们日常看来,如果房子买了自己住,那么,除非还欠着银行贷款,否则如果全款还完了的话,是没有什么成本的,这点儿上经济学里面跟我们平时的认识不太一样。如果将房子自己住还要放弃A、B、C三个处置房子的途径的话,那么,A、B、C三者中收益的最大值就是你住房子的成本。想着你住自己的房子还有这么大的成本,是不是有点如坐针毡呢?但,如果你听说了你的职业范围都不由着你,而是由着社会决定的,那你是不是会跳起来了呢?究竟是怎么回事?
你的成本由别人来决定
假定你家刚刚买的那套房子是个铺面,你决定用这个铺面来做点小生意,比如说卖早餐,那么,你可能会想,这铺面是我家的,我不用交租,我就没有什么成本,但其实,你使用这个铺做早餐的成本就是放弃这个铺作为别的使用用途的收益,比如说出租。如果这个房子租出去了,你可以得到一笔收益,但是现在,你没租出去,你把它用作早餐铺了,所以,你把它用作早餐铺的成本就是把这个房子租出去的收益。
那么,这个租房的收益怎么决定呢?当然是由市场确定啊。如果有人愿意出2万来租,那么做早餐铺的成本就是两万,如果有人愿意3万来租,那么做早餐铺的成本就是三万了。所以,你做早餐铺的成本是由别人形成的市场来决定的。
再跟你说一个匪夷所思的事儿。如果我问你,你的职业是谁定的?你当然会说,是我选择的啊,难道我自己的事儿还不能自己做主吗?但实际的情况却是,虽然进入哪个行业是你的自由选择,但是,在你做决定的时候是受到别人和市场的影响的。比如说,你要进入哪个行业之前,是不是要先看看这个行业有没有潜力?薪资如何?甚至还要咨询一些业内人士。就拿赚钱多的行业A和赚钱少的行业B来说,如果你能够同时接触这两个行业,而且你知道你能够在这两个行业都有所建树,但你偏偏就不愿意选择A,而要选择B,那么,你选择B的成本就是你在A行业可能赚的那些钱和可能的那些成就,这些后果你能承受吗?还真不一定能。所以,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行业A。那么,这个决定的做出收了谁的引导?是受了A行业和B行业具体情况的引导,而形成这个具体情况的,就是A和B行业的人,所以,你的决策还是受了别人的影响。
钱只是成本的一种,而且往往最不值钱
如果我说,你在超市买东西比直接在供应商那里买东西要节省成本,你信不信呢?大多数人是不信的。一样东西的出厂价只有1毛钱,通过经销商的手里就能卖出一块钱的价格,你竟然跟我说从经销商手里买东西会给我节省成本?你且别急,慢慢听我道来。
我们平时所说的成本大约就是钱了吧,但是,钱其实也仅仅只是成本的一种而已,时间、资源、机会……这些都可以是成本。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如果国家为了削减国防成本强制征兵的话(就是说到了一定年龄的男子都得去服兵役),那么,这些被征召的男子就失去了做其他事情,从事其他职业的机会,比如说经商、做个棒球手等等,那么,从国家的角度上来说,就损失了很多方面的人才。那么,损失的这些人才所作出的贡献就是施行强制征兵的成本。任谁都看得出来,这代价高昂了去了。
那回到我们最初的那个问题。我们可以断定地说,中间经销商节省的肯定不是我们的金钱成本。那节省的是什么成本呢?我们试想,如果没有超市这个中间经销商,我们要先去郊区的菜地买菜,然后去市中心的棉纺厂去买毛巾,再到城市的东边去买肉,这样对我们来说,生活成本将高的不可想象。
所以,跟这些相比,你多付给中间经销商的9毛钱实在算不上什么高昂,这也是你在当前的约束条件下能够支付的最低成本了。
怎么样?看完这些故事,你对成本的概念是不是又有新的理解了呢?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生活,你往往会看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理解一些别人不能理解的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