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薇解读《无条件养育》原则四——不要那么死板

薇解读《无条件养育》原则四——不要那么死板

作者: 听心园薇 | 来源:发表于2018-01-26 09:15 被阅读0次

不要那么死板

无效养育模式的特征就是愚蠢的始终如一。

在特殊日子里忽略规则,偶尔不遵守上床时间,某些情境下放宽在客厅吃东西的禁令。

明确告诉孩子,这只是个例外,而不是常规,但不要因为害怕“打破先例”而不敢做一个灵活变通,应变自如的家长。

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我们对孩子的不良表现如何作出反应?

任何行为都应置于“上下文”中去理解。

是某些具体情境和具体原因导致的,要考虑到孩子,也许今天不舒服,或者可能你今晚感觉不够包容。

此外切记。

那些最爱抱怨家长“缺乏灵活性”的孩子—(听上去,好像律师在极力申诉减刑理由)恰恰是因为他们的家长爱用惩罚手段。

相反,当我们以解决问题而非惩戒违法的态度看待问题时。

很神奇,所有的人都不再紧张,不再步步为营,不再有压力,坚持对“正义”的统一定义。

不使用惩罚手段,也会让家长腾出精力,针对每个孩子给予不同反应。

而不是惹得孩子愤怒,控诉家长偏心眼儿。

公正对待子女,并非意味着永远平等对待,一旦没有人关注,该实施什么惩罚时,灵活变通,也就非常容易做到了。

我同意许多人观察到的情况。就是当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测自己的生活时,通常会做的更好。

但这也容易做得过火,或者更确切的说,会容易忽视孩子也会有比这个需要更加重要的其他需要。

生活在总能预测到不愉快的环境中,又有什么价值呢?

比如生活在一个过度管制的家庭里。

孩子准知道自己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只是被有条件的爱。

重点并不在于孩子是否知道该期待什么。而是他们是否觉得期待到的东西有道理。

最后除了情境或孩子的差异以外,重要的还是家长的差异。

如果妈妈和爸爸对垃圾食品和熬夜的标准存在分歧。

孩子会迅速判断出该征求谁的意见。

或者甚至会知道如何在两人之间挑拨离间。

但我要重申,我们很容易过火或错误的应用,育儿指导所呼吁的家长一致性。

我们可以称其为“保持统一战线”。

但正如爱丽丝·米勒指出的。这会让孩子感觉好像是两个巨人在联合起来对付他。

此外,对于孩子来说,有时看到成年人之间的分歧是很健康的。

有助于强调我们都是人类,同时也让我们向孩子演示。

人们如何在尊重的基础上解决分歧?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学会,干脆容忍分歧。

一旦家长被迫在孩子面前事事达成统一。孩子就学不到这些重要的人生课程,

更不用说家长这样做,本身就是不诚实的行为。


薇解读《无条件养育》原则四——不要那么死板

以下为解读部分

看到这篇文章,让我想到有一种孩子,他总爱讨价还价。

例:你给我钱,我就……

我写完作业你要给我手机玩。

那我出去玩,我就干活。

就好像他们不全力圈住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些东西随时会被家长夺走。

其实这种孩子是最没有自由的。

所以他们会拼命守住自己能支配的属于他们的东西的自由。

但家长高兴的时候就放他一马,不高兴时就随意夺取。这让他们更患得患失。

这类家长更爱诉诸惩罚,并且全凭心情,而不是联系前因后果,理智分析孩子为什么做出不良表现。

我们这一代对规矩有一种复杂的心态。

我们小时候是有规矩养大的。

有一份习以为常。同时也有几次被定规矩的人伤害,对规矩有一种秘法。

现在又接收到新的育儿观念,要多给孩子自由,不要太束缚他们。

这样复杂的心态,让我们每一次和孩子因为规矩冲突时,我们都要综合各方面考量一下,这次该不该放过他?

终其原因是我们不肯放下内心的执着。

凭什么我小时候就要遭遇不公平的对待,这娃一生下来好吃好喝伺候着,还要三天两头的窥探他内心的小九九。这岂不是对我又一次的不公平?

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执着于规矩,好像如果不跟大多数人一样,孩子的人生就会很糟糕。

这个观念覆盖,小到生理发育,大到学业择偶,一旦发现与身边人不一样,我们就开始焦虑。

幼儿园时担心小学,各种知识填充,幼小衔接。

等到了上小学感觉还行吧,孩子各方面都还不错。开始担心初中会不会难过,没有进好的中学可不行。

等上了初中,发现孩子懂事了,还挺适应,开始担心高中,压力最大的三年。

等上了高中,跌跌撞撞也就结束了。

人们记得自己一路担惊受怕下来,却不记得当时明明没有勇气,却一样面对着,奋斗着。

是的,有时我们都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我们以为自己应付不了的焦虑。当我们跨过一道栅栏了,心里想的是前面还有无数的栅栏等着我。

很少去回想我们是怎么跨过来的,为什么不可以为自己的一次小突破小成功而喝彩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薇解读《无条件养育》原则四——不要那么死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ri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