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薇解读《无条件养育》原则十一记住孩子的年龄

薇解读《无条件养育》原则十一记住孩子的年龄

作者: 听心园薇 | 来源:发表于2018-02-08 20:00 被阅读0次

记住孩子的年龄

任何一条养育建议,无论是本书或者是其他育儿书籍,都应该以不同手段应用于不同年龄的儿童。

我们对孩子采用的育儿技巧,也应该随着他们的成长而有所变化。

例如。当一个婴儿,因为你拿走了他正在玩的不但物品而大哭。那么可以用一个新游戏或新玩具转移他的注意力。

但这种转移对于一个年龄稍大的儿童来说毫无作用。

甚至有些无理。

这就好比你抱怨某件令你烦心的事,而你的配偶却转移了话题。

我曾经说过,控制型家长倾向于寄予孩子,不切实际的高度期望。

部分是因为他们不理解这些期望到底有多么不切实际。

(我这里强调的重点是不符合孩子年龄的期望。许多孩子有特殊需求,或者有特定的局限,没有能达到家长的期望——此时家长施加再多的压力,也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残忍的。在这种孩子身上传统训育,尤其会适得其反。)

例如,他们或许会因为一个学步儿,没能兑现诺言而惩罚他。

或者苛求一个学龄前儿童,在长时间的家庭晚餐上安静的坐着。

实际上,低龄儿童无法理解,作出承诺所蕴含的责任感。

如果强迫他们承担这种责任,借用早期育儿专家喜欢用的名词,那就是一种发育不当。

同样期待孩子长时间保持不动也是不现实的,对于他们来说,坐立不安,大声喧哗,忘记关掉电动玩具开关,环境一发生,在我们看来很微小的改变就会紧张。

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必须让自己的期望值符合他们力所能及的行为。


薇解读《无条件养育》原则十一记住孩子的年龄

以下是解读部分

记住孩子的年龄

这个原则很好理解,就是不要把你不切实际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记住孩子的年龄,也是让你看到当下真实的孩子。

而在实际生活中。孩子的年龄会根据我们的需要,在我们头脑中跳跃。

吃饭时,当我们不想收拾桌子和地上的食物残渣。

我们会假定这个孩子已经六岁了,他不应该弄的到处都是。

忽略实际,他才两岁。

我们会对这个两岁孩子轻的发几句牢骚。

重的直接阻止他的破坏行为(探索行为)

出门玩时,孩子求抱抱。

我们想省事,就假定他是十岁的孩子,应该让他自己独立,自己负责。便说宝宝有脚,可以自己走。

不顾这个四岁孩子只是在索求爱。不是真的不想走路。

客观条件我们不能抱时,可以和孩子明说:妈妈提了很重的袋子,不能抱着你回家,妈妈先蹲下来抱抱你,然后我们再继续走回家好吗?

孩子小时我们会幻想他长大。孩子大了,我们同样会幻想,他还小,还需要我们。

孩子上大学,你跟孩子说,专心学习就行了,脏衣服打包回家我给你洗。(因为新闻播出后这个行为没有了,后被其他行为取代。)

12岁孩子在厨房遇到一点困难,你马上说:这个你不会,我来吧。

我们是把孩子看的太小了。

而深层原因是:把价值感建立在孩子身上,通过他去实现自己。

让小的孩子承担他本不该承担的责任。

一个结果是,他会逼迫自己迅速成长,以承担这种重量。

这个孩子会过分懂事,过分乖巧,压制欲望,迎合他人。

我父母这一代多是这样的人。

他们勤劳,看重人情世故,看重自己在别人口中的评价,哪怕委屈自己也在所不惜。

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外表看起来强大,能承担更多。

当然,他们之所以这样,也是有时代影响的,并不全是他们父母造成的,每个阶段的社会都会影响一代人。

还有一个结果就是精神崩溃。人的可塑性很强,但也有极限。

而不让大孩子承担他本该承担的责任。

一个就是制造“高分低能儿”除了学习,其他能力都是滞后的。

连唯一的“学习好”也是一种假象。

学习本来就要调动多种能力,没有这些能力,大脑只能算一个移动u盘。

这种是极端现象。

多数家长对于孩子,不会包办所有事,但也存在包办行为。

包办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分无害和有害两种。

有时候我们希望事情尽快结束,就会代替孩子做。

比如上班快迟到了,你得帮一个五岁孩子穿衣服。

孩子有能力做到,只是他的动作较慢,会影响到你。你帮他穿理所当然。

此时你和颜悦色的帮孩子,不把它当成一个麻烦,一个累赘,这种包办是无害的。

因为只在非常时刻才需要。而平时是可以心平气和的,等孩子自己穿。

但如果你在帮时边指责埋怨他,能力不行,动作不够快。

这种包办才是真正有害的。

这不是一个平等的关系,而是居高临下地指出孩子尚未成熟的部分,加以道德评判。

总的来说,这个原则的关键: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值,根据孩子的年龄,高调低,低调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薇解读《无条件养育》原则十一记住孩子的年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qx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