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说:人不可忘本,你可以不知道自己将会去向何方,但是你一定要知道来自何处。
回家过年!
倏忽间,6天春节假期就此结束。过年是中国人最高的仪式感,而我自然不能免俗如往年一样回老家与父母团圆,走走亲戚,活络活络感情,一年到头在外没有机会常接触联系,要不然感情就淡了。
今年过年给我一种真实(不假)、踏实的感受,与往年相比,我清晰看到了生活的点滴细节,一举一动、一分一秒。似乎过去一年的历练,我的内心细腻了许多。
除夕前几日,陪父亲做了一些颇具仪式感的事情,参与感满满。之前的《过年》中,有详细的记录,正月初一以来,发生了很多有趣、有料的事,记忆很深、值得一辈子珍藏。
10年前的小王照片大年初一和往常一样起的很早。一家人一起坐在餐桌上,吃着父亲亲自下厨做的饺子和混沌,那味道好极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竟开始喜欢上了吃饺子,热气腾腾一口口吃着感受到了生活的滋味,一家人的欢乐。
祖上传下规矩,大年初一是不允许远门访亲串门的,因而活动半径仅限村里周边。搬了个小板凳,做在门口,拿起一本书,翻看着,阳光照在身上很舒服。工作这一整年,几乎没有机会如此这般悠闲感受阳光的味道,整个人都透彻了,很享受。
初二初三除了利用早晚时间,学习了得到的付费音频课程,更多时间都陪妈妈晃悠、闲聊。当然,现在我已经不记得聊的细节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都是和我相关的事情。叮嘱在外面把衣服穿穿好,不要图好看,着凉感冒;保重身体,吃点好的,不要瞎吃,健康饮食;好好把工作做好,做人做事,要着调靠谱...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熟悉的话,我竟开始觉得很有道理。
每次爸妈做饭的时候,即使我不动手做,我依旧待在厨房。事实上,受于条件限制,农村灶台做菜过程中油烟很大,可我还是情愿在一旁待着,陪他们说说话,而不是坐等吃饭。等他们摘完菜,我便可以拿起扫帚处理垃圾,一分的参与都让我觉得在这个家里有十分的存在,心里很欢喜。
有一件大事,身为子女的我惭愧万分,这些年父母已经为我付出太多。一个28岁的年轻人,还要依靠两个年过半百的人,为此不辞辛劳远走他乡。我想,有些事情已远胜过亲情,这个恩、这份情不是几句漂亮话就能轻松表达的。这些事情,我会记住,并且加速加倍回报,这是我唯一能做的,因为我无法让时间暂停分毫。
从放假的第一个晚上回家,我就睡得格外的香,真的是一觉到天亮,中间没有一次醒过,精力充沛、神清气爽。昨天(初六)早上,大概四点左右就醒了,比假期前几日醒的都早不少。爸爸为了送我起得很早,给我做了一份面条早饭,还特意放了两个土鸡蛋、肉圆,说是早饭要吃好一点。记得,当时和爸爸一起坐在桌子上吃早饭时,我的眼角有些迷离,不敢看他,每一口饭都吃得很踏实。
凌晨5点半踏上归程记得从上大学开始,每年外出都是爸爸一早送我乘车,今年也不例外。提着妈妈早就为我打包好的家乡美味,沉甸甸的,塞了不少好东西,坐在父亲身后,踏上返程的汽车。那一刻,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幕画面——爸爸骑着自行车,我坐在前面的车杠上,印象中车子骑得好快好快。我知道:这一次次的送别还剩下多少次呢?我不愿意往下想...
于我而言,回家过年是真正意义上的假期,着实做到了调养身心、陪伴父母,而不是琐事缠身、到处瞎跑。这一切都得感谢爸爸妈妈的付出,他们做那么多,不就是为了疼我吗?如果说我能多做些,他们不就可以少做些了吗?
2018年,这个年过得很舒坦!早晚闲暇之余完成了全面而又系统的课程学习(收纳整理、产品课程、健康管理、学习技能、养生知识),深度释放内心的杂念、内心清明,倾听汲取父母亲的人生教诲,直接的感受就是让我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为什么存在。
我眼前的路,清晰了很多。
2018年02月21日21点晚
Note:写下这些不是为了煽情,而是时刻提醒自己,有些人、有些事不能忘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