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当年我还是初中学生的时候,考试好像是不考整本课外书的。但如今名著阅读早已不是新名词。翻看近二十年来的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从最初的两题共五分逐步加到七分十分到近几年的十几二十几分,甚至传出赣榆区已经把名著阅读分值拉升到了五十分。分值是越来越大,考试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但说真的,名著阅读教学也让我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尽管当年还做了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教育硕士论文,但真正落实到名著阅读教学上却感觉理论与实践太有差距。
本学期九年级的必读名著是《儒林外史》、《简爱》和《艾青诗选》三本书。虽然说内容不像《西游记》、《水浒传》那样多,但要想读通读透又谈何容易!
首先初三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各学科任务都比较重,每一科老师都不会放松自己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肯定要先去做可以量化的作业,因为课代表等着收,任课老师等着改,班主任在后面虎视眈眈……而阅读整本书,读的东西不太好量化,纵然是分解阅读也不好检查,甚至在部分学生眼里,阅读作业根本就不是作业,可以忽略不计。学生能回家静下心来读书的只能是部分人。
其次是读的程度的问题。拿《儒林外史》来说,我自己也读,书中涉及人物较多,故事情节各异,读了后回忘记了前章,况且读整本书不是要你简单的记住人物,记住情节,更要理解性阅读,读出自己的思考。说起不容易,做起来更难。要想深入理解作品,光是一篇课文,常常就要耗上三节课的时间,这五十六回,足足赶得上五十六篇课文,哪里来时间引领学生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儒林外史》文白夹杂,半文半白,学生理解还有一定障碍,想让他们自觉自愿的乐于读下去,真的太难了。
再次从功利的角度来说,必读名著是考试范围,但真读名著的学生却未必比背重点的学生考的高,这是个令人沮丧的问题。真读名著的学生如果平均着力,在有限的时间内看的多记的乱,人物形象之间打架。而背重点的学生只记纲领,关注重点人物重要情节,反而容易记得牢得高分。
名著内容选择题2分 名著阅读简答题7分 名著阅读理解11分 2020年中考共涉及名著20分如何破局?
我想能不能先把书由厚读薄呢?无论是《儒林外史》还是《简爱》,都可以先用一两节课时间按小说三要素大致厘清人物情节和环境,比较宏观的把握小说内容,让学生心中先有个底铺垫着。
然后逐层深入,想方设法再将书由薄读厚,对重要的人物形象实行各个击破,经典章回重点读,把学生代入小说中去,让人物形象渐渐饱满起来,故事情节生动起来,这需要适当的课堂时间,课堂上勾起学生的兴趣,吊足学生的胃口,让学生有深入阅读的想法。渐渐的让学生心中薄的书再厚起来。
当然适当的强化不可少,重点内容还是要多关注,毕竟走马看花光表面热闹记不住内容,把握不了主题是不行的。
总之是课内激趣课外乐读,课内展成果课后再深入。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操作起来未必能有很好的效果,但我们还是要努力践行,寻找整本书阅读的有效途径,让阅读突破我们人生的局限,开拓学生更广大的视界。
2020年10月21日
阅读让我们得以突破人生的局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