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下派笔记》六十九:乡村小厨

《下派笔记》六十九:乡村小厨

作者: 听风的铃兰 | 来源:发表于2022-11-21 21:22 被阅读0次

          “张队长、程队长,吃饭了……”听到这一声熟悉地吆喝,就知道我们工作队的王振远已经把午饭做好了。

          上一批选派干部驻村时,村党总支在村部二楼最西头的房间安排了一间厨房,还配备了整体灶台、抽油烟机、冰箱等设备。我们去年6月份驻村时,看到他们留下的这样一个宽敞明亮的厨房,想象着今后可以在这里做上一顿顿可口的饭菜,心中的陌生感就逐渐消融了。

          记得第一次开油烟机时,我就听到了一阵鸟儿的鸣叫声,还有忽闪翅膀的嘈杂声。这厨房里怎么会有鸟儿的叫声呢?伴随着一声声惊讶、无序地鸣叫,我们在油烟机的出风口处寻到了声音地来源。油烟机一开动,它们受到惊吓,便“叽叽喳喳”地叫唤起来。

          对于它们来说,我们三人像是“不速之客”,惊扰了它们安静的生活。怎么办呢?油烟机出风口处也不是你们长久的安身之所啊!在鸟儿们又一阵儿“叽叽喳喳”地商讨中,王振远踩着板凳上了灶台,当他小心翼翼地伸手到油烟机时,只听“嗡嗡”一阵杂乱,那一窝鸟儿噗嗤着翅膀,果断地飞离了这个温暖的小窝。我赶紧顺着声音追寻着它们的踪迹,在北窗中看到了一阵远去的燕子的背影……

          一阵锅碗瓢盆交响曲之后,王振远和程队长端出糖醋藕条、烧茄子、一人一份大骨汤。闻着香飘满屋的两菜一汤,我拿起手机拍下了我们三人起火的第一顿饭。

          周末回城,当我跟母亲聊到我们在村部做饭的情景时,母亲说,回忆当初,我那时20出头,刚参加工作不久,被组织上抽调,到离家10多里地外的胡圩村驻村开展党的政策宣传。因为那时候条件有限,工作队都是各自解决生活问题。我们工作队3个人,工作队的队长是合作社主任,他自己做饭吃;另一名同志就是胡圩村本地人,可以回家吃饭。村支书就安排我住到生产队旁边的一间土坯房里,还让他家与我年龄相仿的独生女儿与我作伴儿。虽然村支书的女儿常叫我到他家去吃饭,但也不能总是麻烦人家。后来,我就用从老家带回来的一只煤油炉子做饭。也就是熬点儿稀饭,炒一点儿青菜萝卜,下点儿面条啥的。相比之下,你们这一代人现在驻村工作,吃的、住的条件真是太好了。要脚踏实地、扎实勤奋地做好驻村的各项工作。

          是啊,母亲的叮咛要谨记;母亲的厨艺我也要继承。母亲不怎么会烧菜,但是做面食那是相当地道。擀面条、包饺子、包包子、蒸菜饼子、烙菜盒子等等,家常面食几乎都难不倒她。凭着跟母亲学的两招做面食的手艺,在村部我也时常练练手,比如手擀面。一边把面粉倒入面盆中,一边用清水稀释一个鸡蛋。随着面粉的搅拌加入稀释的鸡蛋液以及适量的清水,再把盆中的面粉揉成均匀敦实的面团。这边让面团稍微醒一会儿,一边把案板、擀面杖擦拭干净待用。将醒好的面团分成小面团,放在案板上手工揉搓得紧实有弹性,再用擀面杖把它擀成厚薄均匀的圆面皮。最后一道工序是切面条,这道工序最考验刀工。要切的粗细均匀并不容易,那要天长日久的练习方可达到此等境界。一般到了这一步,我就会征求他们俩的意见,是做成炸酱面还是汤面?其实,基础的面条已经完成,无论是做成任何形式都会很劲道、很好吃。

          住在村里,守着田地,地里有啥我们都能尝鲜。冬小麦抽了穗,长出新鲜的麦仁儿,乡亲们就会给我们送来一包说,麦仁儿下玉米面糊嘟,熬粥香着呢!红薯种下了,一天长成一个样。新长出的红薯叶鲜翠欲滴,看着都眼热。程队长便会一大早儿踩着清晨的露珠,掐上一把红薯叶做窝头儿。窝头蒸好后翻个个儿,在凹陷处填上乡亲们送的酱豆,那原生态的新鲜美味真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了。

          有时候,我们也会包饺子。三个人齐动手,和面的和面,调馅儿的调馅儿,擀皮儿的擀皮儿。芹菜猪肉馅儿,韭菜鸡蛋馓子馅儿,胡萝卜粉丝肉渣馅儿……面皮和的劲道,馅儿调的地道,那饺子一口咬下去,能瞬间找到“外婆家”的满满回忆。

          阳光和煦的天气,我喜欢蒸雪花小馒头。先拿安琪酵母兑上清水放一边备用。面盆里倒入适量面粉,用纯牛奶和面,再倒入稀释好的酵母水和适量的清水,直至把面粉和成松软状态。把面团一边醒着,这边收拾案板。再把面团分成小面团,揉成类似长条形的“火车”形状。然后用刀切成一个个长方形的小馒头,搁置在窗台上的面板上晒晒太阳。待到小馒头们被太阳晒得“绽放笑容”之后,就可以上锅蒸了。刚出锅的雪花小馒头是最受欢迎的。我装上一盘儿端到楼下,村两委们会幽默地好评,张队长,这馒头蒸的这么小巧精致,吃起来可不能论个儿了。我接着笑答,不论个儿,吃饱为算!

          秋收之后,玉米、青豆都丰收了。乡亲们就会送来给我们尝尝鲜。前天,周思银扛来半袋儿玉米;昨天,张军旗送来一抱青豆。那是刚采摘下来的,青豆角都在枝干上,被整棵整棵割下送来的。

          今天,张勇书记又安排人送来一袋红薯和紫薯。这是我们村集体经济的硕果。我们李腰村素有种植红薯加工粉丝的传统。为了进一步利用好这个地方特色,发展村集体经济,村党总支带头种植红薯近百亩。在红薯的种植和收割期,还带动上百余名村民就近务工。目前,村里正在将收获的红薯深加工成无公害粉丝,预计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余万元。

          一餐一饭皆生活。工作中,所有的疲惫都会被一碗热腾腾的大碗面而治愈。在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我们把在家练得的一身好厨艺淋漓尽致地挥洒在这间乡村小厨。它也会留在我们驻村工作的回忆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下派笔记》六十九:乡村小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bn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