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我管理
“神奇”的α脑波音乐不但无益,甚至可能有害

“神奇”的α脑波音乐不但无益,甚至可能有害

作者: 费馬AI老崔 | 来源:发表于2018-02-04 22:58 被阅读10204次

    (阿尔法α脑波和右脑思维是人脑科技中几乎最火热的两个话题。也是很多超级记忆法、超级潜能开发等各种培训班最常引用的理论。那么α脑波真的可以帮助我们和孩子们学习和睡眠么?)

     

    并不神奇的脑电波

    人类的脑波被发现,最早是在1857年,英国的一位青年生理科学工作者卡通(R.Caton)在兔脑和猴脑上记录到了脑电活动,并发表了“脑灰质电现象的研究”论文。十五年后,贝克(A.Beck)再一次发表脑电波的论文,才掀起研究脑电现象的热潮。人脑电波的测定和发现是由德国外科医生Hans Berger于1929年完成的。1933年英国剑桥大学的E.D.Adrian与B.H.C Mathew对这个试验进行了再次确认,使脑波这一概念得到全球认证。在医疗,在神经科学、心理学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们通常将脑波分为4种或6种波段,为了便于研究,我们采用6分法。

    δ波:频率0.1~3Hz,波幅10~20μV。

    θ波:频率4~7Hz,波幅20~40μV。

    α脑波:频率8~12Hz,波幅10~100μV。大脑各区均有,但以枕部最明显。α节律是成人和较大儿童清醒闭目时主要的正常脑电活动,小儿的α脑波及节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明显。

    SMR波:频率12—15Hz,SMR波是大脑觉醒程度的尺度。SMR波是由位于美国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M.B. Sterman博士发现的。在大脑皮层中的感觉皮层和运动皮层发现的律动叫做SMR波。

    低β波:频率16~20 Hz,波幅约5~30/μV 以额、颞和中央区较明显。低β波出现时,大脑主要负责的是思考,学习,默记,计算之类的精神活动,也叫做活动波。另外,我们消除杂念的话,低β波就会变得活泼。    

    高β波:频率21-30 Hz,波幅约5~30/μV。如果大脑持续超负荷的运转的话,就会出现高β波。超过了日常运算能力。由于压力,脑的活性就会下降,集中力也会变得低下。

    当然还有K复合波(33-35Hz);K复合波仅仅呈短期、迸发式出现,在此情况下你可能会找到高创造力与洞察力的焦点。以及超高β波(35-150Hz),出现超高级β波时,大脑会处于极度愤怒或者亢奋的状态中。

    罗列这么多脑电波,F-MIND想说明的是,无论大脑做何种运动,只要它还存活,就会释放不同波段的脑电波。脑电波的电压差在微伏级别,脑电波属于生物电信号,属电磁波。人体的脑电波信号频率约在0.1---150Hz,对于无关电极,它的幅度可达10mV,对于头皮电极脑电信号的幅度约为100uV。这是一种能量很低的电磁波。

    有创造力思维时,大脑发出α脑波的概率较高,但创造力≠α脑波

     

    从上文可以看到,人脑是个生物体,活动就会产生电磁波。被一些媒体和部分早教机构吹捧上天的α脑波只是所有脑波的一种。当然,我们在安静思考,有灵感,有创造力的时候产生α脑波。但这并不等于,我们有创造力的时候只产生α脑波,很多时候也会产生频率为12—15Hz的SMR波, 甚至低频β波。  同样,在大脑释放以α脑波为主的电磁波时,我们也不一定有创造力。

    创造力≠α脑波

    创造力和α脑波之间的等式并不成立。只能这么说,当我们有创造力,有灵感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器官会产生频率为8-16 Hz之间的脑电波。其中α脑波段出现的概率最高,只能这么说,创造力与α脑波有关,但二者之间属于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关系 。

    有创造力的时候,大脑发出α脑波;不等于大脑发出α脑波的时候,我们都有创造力

    长期听α脑波音乐促进孩子学习、睡眠是伪科学 而且有风险

    首先我们要先讲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概念,正常人类的听觉响应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α脑电波的频率处于8~12Hz。如果有的培训机构说,他们可以放α脑波的音乐让孩子听到,从而让大脑共振产生α脑波帮助学习。家长们首先质疑他们的专业程度。

    其次音乐是一种声波,脑波是一种电磁波,声波是需要介质传播的,而电磁波会对介质产生扰动。例如在空气中,不同能量、波段的电磁波会对空气的稀薄状态,布局有影响。

    有人说,我听音乐可以改善我的情绪,让我安静下来,这一点是肯定的。音乐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脑电波的原因解释起来非常复杂。此篇我们笼统的概括:音乐能引起大脑边缘系统的激活,而边缘系统和情绪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音乐的节奏,频率,音强,变化关系等等都会影响我们的情绪,甚至可以产生预警,安抚等效果。如果是歌曲,那么歌词所描绘的场景对我们的记忆联想也会有刺激。从而产生情绪反应和不同的脑电波。

    我们很多人都有睡前听音乐,听相声的习惯,这种习惯并不是因为α脑波共振让大脑产生α脑波帮助睡眠,而是音乐和相声产生了一种“白噪音”,掩盖了家电设备,楼板以及其他各种噪音。同时听喜欢的音乐和相声也是一种心理暗示,预示着安静,安全。

    既然说听音乐可以从生理和心理上帮助我们安静,那为什么又说长期的“听”别人制作好的α次声波音乐“可能”有害呢:

    1 我们虽然听不到次声波,但身体器官可以感知到。

    2 次声波的频率很低,大气对次声波的吸收系数较小,导致同等能量的次声波比高频声波传递更远的距离。

    3 次声波的频率与人体器官的固有频率相近(人体各器官的固有频率为3~17Hz,头部的固有频率为8~12Hz,腹部内脏的固有频率为4~6Hz),当次声波作用于人体时,人体器官容易发生共振,引起人体功能失调或损坏,血压升高,全身不适;头脑的平衡功能亦会遭到破坏,人因此会产生旋转感、恶心难受。许多住在高层建筑上的人在有暴风时会感到头晕恶心,这就是次声波作怪的缘故。当然所谓次声波杀人的故事需要极高的能量,对设备,角度,距离,环境等要求都很高,对次声波不用上升到诚惶诚恐的程度。

    结语:

         随着AI技术的愈发强势,每个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前途的担忧变得越来越焦虑。 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越来越高。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有一绝招,毕其功于一役。于是右脑科学,超级记忆法,α脑波音乐等等伪科学应运而生。事实证明,通过外界强行刺激产生α脑波未必能帮助到孩子学习。而且,长期高功率的听α脑波音乐对人体还有伤害。学习是一门科学,一定有事半功倍的方法,但绝没有不劳而获的捷径。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Mail:services@fermatzixun.com

    微信ID:fermatai

    扫码关注费馬人工智能,关注原创的人工智能的趣味话题与分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神奇”的α脑波音乐不但无益,甚至可能有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bv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