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体客体与自体发展

自体客体与自体发展

作者: 似水流年cxy | 来源:发表于2024-05-13 11:04 被阅读0次

接触心理咨询朋友可以让你更健康,更了解自己。

成年人你可以记住两点:

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的帮助,我都可以活下去,婴儿不可以,如果妈妈不给她喂奶,她就活不下去。

二,作为一个成年人也具备别人帮助自己的能力。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很容易退回到婴儿般的状态下,投射出这样的感觉没有你我活不下去,在这样的关系里,真的有痛不欲生的感觉,比如说失恋,有人很快就出来了,没有别人也可以活下去的状态,但的确有很多人无法从中出来,恋爱的结束也意味着生命的结束。

进入恋爱的游戏的人,也只有健康的人才能玩,要么让人遍体鳞伤,要么让人痛不欲生,需要强大的人格垫底的。

孩子人格的独立和完美,可以远走高飞,有种抛弃我的感觉,这是人格发展不好的父母所担心的,这样的父母会攻击孩子的弱点来告诉孩子一个信息,你现在还没有能力远走高飞,你需要接受很多的训练,批评,折磨你才能变得完美,你才能远走高飞,这种在父母身边的停留直接是对成长的对抗,是共生,没有分化的表现,最严重程度就是得精神分裂症,庄子的一个故事,两条鱼的故事,一种关系是都在沙滩上,靠吐泡沫延长几分钟寿命,这个成语叫相濡以沫,既非常惨烈,也非常温暖,也非常感人。另一条关系是从新回到大海,没死,因为大海是如此的广阔,这两条鱼都可以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而相望于江湖,两条鱼彼此都不再联系,但知道彼此都活得很好,也有足够的水分,大家彼此吐泡沫来维持生命,亲密关系真的是很难的两难选择,和孩子的关系真的是把孩子弄得有问题,不断固化她那些缺点,的确是她不能远走高飞相依为命,或者相濡泤沫,但是我们知道,每个人都不会满足这个状态,特别是旁观者看来这本身是一种疾病,或者说是一种有问题的关系,虽然她们从有问题的关系中能感受到好的东西,但是不管怎样,这种关系的整体是有问题的。

科胡特自体客体:

一,镜像。

就是我们给孩子镜相好的回应,那些优点,被固化,让他为自己骄傲,有足够自尊,为自己骄傲,她们就有能力,有信心,去过她们自己的日子,但是我们知道,她们的确是在幸福着,她们与父母的关系就是相望于江湖,健康父母的特征能够承受孩子的远走高飞,能够承受孩子像一条自由的鱼一样,去大海的更远处更深处生活,虽然能感觉孩子对自己的抛弃,同时也能忍受。

二,理想化。客体人,或者自己,理想化是指让人接近,安全舒适,平静这种需求。理想化是指比如跟王阳明一起吃吃饭,喝喝酒,都不用给我做些什么,不用做精神分析治疗,我的人格可能就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如果把父母理想化,从父母那里汲取理想化,平静,安全,融合,力量,舒服……儿童就会发展出自体的方向,并且可以获得面对挑战,而且有实际的功利的、价值的能力。

第三,他我人格

铁哥们,铁姐妹,友谊可近可退,是有节制的关系,不会像亲人那样有高浓度的关系,会是深陷其中的人感到伤害。有的人,原生家庭在亲密关系是伤害,上了大学后,这些同学,有些朋友,有一定治疗效果和意义,新朋友关系,有朋友说比心理医生管用,既能被滋养,又不能被高浓度关系所伤害,有些朋友关系可以被治疗,被滋养,被修复了。

这就是健康的爱,客体之爱。

每个人需要的爱级别不一样,跟需要食物一样,有的需要成人需要容易消化的东西,比如米饭牛肉干,有的需要婴儿般的需要如人奶、牛奶,看见,听见,理解,接纳,共情,回应,温暖,婴儿般需要。

有的需要浮夸,需要满足自大需要。满足了吃到奶就高兴,不被满足就离开。又去寻觅下一个奶妈妈,提供奶水。

需要升起来自我意识,自我觉察。

自恋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自大(拔高的我)去了另一个楼层;一种是自卑(被贬低),即自我价值感底,猥琐的我,打架打不起来。

自我分两种,一个是本来的我,一个是观察的我、评判的我。

自我意识范围程度,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健康程度。

有些人自我意识很狭窄,比如坐电梯,地铁,打电话,公共场合排队大声喧哗,丝毫没有觉察打扰到别人,挖鼻孔,抓脚丫子之类,没有丝毫觉察等,完全无法觉察周围还有其它人。自己随时要升起意识范围,比如你找老公要奶水吃,他没有,他只有给你成人可以消化的米饭和牛肉干,还有精液。所以你自己的缺失需要自己去满足,比如和异性交朋友,和孩子打交道,必须随时升起意识,觉察观察自己的角色,是朋友,是友谊,是妈妈角色,做这个角色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婴儿小宝宝到处找奶水吃,必须保持意识,觉察。当一个人自我意识范围扩大,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的时候,他可能不会这样做。

自我意识范围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一个健康的程度。

一个人最健康的人格,最重要来源是父母的人格,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没有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

在孩子的问题上,不是管不管,而是爱不爱的问题。

如何做好父母,两点:

第一点:舍身处地为孩子做想。(如果我是孩子的话,我希望孩子怎么做就可以了)

第二点,在这件事情上,你希望爸爸妈妈帮什么忙,做到什么程度,这就是分寸。爸爸妈妈如果对人性基本不信任,会给孩子制造很多人格上面的问题。

父母如果自我功能过多,介入孩子功能里,对孩子干预太多,可能让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办,到底是我活着还是爸爸妈妈在操纵我,代替我活着。严重程度会导致厌世或者自杀,轻微程度会导致厌学,厌恶人际交往。

父母人格健康,尽量完美,孩子的人格倾向健康。不在于在什么事情上,具体内容上。

心理治疗师起两个作用:

一个是代替性内省。

体察,共情来访者内心世界。好像“悲伤着你的悲伤,痛苦着你的痛苦,爱着你的爱,痛着你的痛,成功着你的成功”这种感觉。很好的当成来访者当成她自我的一部分,帮助她完成自我功能。精神分析主要的治疗就是共情。

二是,转化性内化。

代替发挥自我功能的作用。即租借心理咨询师的功能。时间长了以后,会内化,成为她自我功能的一部分,该搞定的事情就可以搞定,就没那么艰难痛苦了。

自体心理学老师,徐均,韩岩。

相关文章

  • 25 自恋型人格障碍

    Note: 1. 正常的心理生活发展特征是自体与自体客体间关系本质的概念,而不是自体抛弃自体客体的过程; 2. 我...

  • 读《自我与人格结构》——内在心理对象、阴影特质、动态自我

    内在心理对象 自体在与客体分离的过程中,先是自体客体逐步内化,这是自体客体的功能由外部客体交还给自体的一个过程,为...

  • 客体关系概论

    1心理机制 投射,认同,压抑 2心理材料 客体,客体表象,自体,自体表象 3假自体

  • 徐钧自体心理学课程第三次作业

    自体心理学中〝自体〞和〝自体客体〞是相当重要的概念,请你思考并回答:(1)自体(self)与自我(ego)的差异是...

  • 自体理论与客体理论

    一、自恋人格障碍: 1、基本精神病理位于自体 2、自体需求的重新激活;自体客体对自体需求不回应的重新激活;自体和自...

  • 精神分析——自恋型人格障碍

    本文学习启发来自于曾奇峰老师的相关课程与分享。 正常的心理生活发展的特征是自体与客体间关系本质的概念,而不是自体抛...

  • 自体客体

    巨婴国day17@as陈新杰 1、可以说,严重、脆弱而病态的自恋,是国人头号心理特征,其实研究中国人国民性的研究者...

  • 客体、自体、

    1.客体 THE OBJECT 客体指的是一个被爱着或被恨着的人物、地方、东西或者幻想(fantasy)。有些人认...

  • 自体客体

    没有羞耻感和耻辱感 自恋型人格障碍,跟别人打交道,是利用的关系。 自恋型人格障碍,缺乏同情性。 自恋型人格障碍对他...

  • 自体客体

    通过一个人想在当下建立什么样的关系,你可以看到这个人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模式。 性格,在关系中形成,在关系中展现,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体客体与自体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fpfjtx.html